tpjsw337xuh8 发表于 2015-12-17 22:35:45

转帖:还是银行吗?农行成了一个忽悠客户和欺骗客户的场所

还是银行吗?农行成了一个忽悠客户和欺骗客户的场所
发帖人:王湘财 2013-02-21 18:49:13
在分配关系上,农行全体职工分为三类:一类是耕作者,如柜员,在勾心斗角中竞争,在“无奈”中办公,对非计价业务要么爱理不理,要么给你脸色;一类是抢劫者,如客户经理,名义上是在单位上班,其实跟保险公司的营销员没两样,对公事一概不管,专营私利,举手投足都是跟柜员抢钱;一类是收获者,指各级管理层,如主任、行长之类,专事瓜分员工的成果。某业银行名义上是一个国有控股单位,实际上是个体户组成的松散联盟和形公实私的内部人控制的私人企业。——题记


不要存款,卖保险卖理财卖基金,员工为谁是产品营销员争得面红耳赤,反目为仇。
顾客开户不开通网银和消息服务,营业员马上变脸,骂骂咧咧。
大厅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各路人马云集,好不热闹。
他们恬不知耻地说银保产品是定期存款加送一份免费的保险还有分红,是农行发行的,或农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而不是代销。
他们脸不红心不跳地称信托产品理财产品没任何风险,是变相提高利率,让客户在风险提示上签字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须太认真。
农行这是怎么了?
就在于一个计价。保险的回扣是百分之二,基金的回扣是百分之一(农银汇理的还高些),理财的回扣是千分之五(按年),办一个借记卡得5元,办一张贷记卡经办人得100元,办一个POS机经办人得500元,开通一个网银得25元,开通一个消息服务得12元,卖1g黄金得3元,每放贷款10万元营销员得800元,每收回10万元“烂帐”责任人得500元。
但是这是理论上的,经各级管理层瓜分,到营销员手中的只有30%—50%(各产品不一样)。比如办一张贷记卡100元计价,市分行行长分掉30元,县支行行长分掉20元,客户部有关人员分掉10元,主任分掉10元,到营销员手中不到20元(还有10元被网点统筹,即作为经费或主任副主任平分)。现某业银行从去年实行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制度,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作为专职抢劫人员,又加入了与柜员抢夺计价工资的过程。前两年为调动柜员营销积极性而推出的计价系统一直未启用,因为这种直接计价到人的计价系统不利于各级管理层的抢劫。一般情况柜员计价月均2000元以上,主任5000元以上,行长1万元以上(均上不封顶)。由于业务量是主任上报客户部门的,经常有出于私利的乱报一气的情况,导致内部纠纷不断。为赚计价工资,员工欺骗客户情况屡有发生。
于是既有的存款和自然增长的存款在柜面上不断变成保险理财基金,这就是农行员工的业绩。产品计价是员工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个农行一线员工月收入8000元,可能有3千元是产品计价所得。一个基层主任月收入2万元,可能有1.3万元是以产品计价名目出账。
明白了吗?
给基层员工下任务去卖保险卖理财卖基金卖黄金,是农总行的决策。每一个基金上市,总行的老总就会开一个视频会议,几十亿几百亿地下达任务,今天“必保任务”,明天“政治任务”,最终成就的是的农总行、省行的个金部、公司部的老总们的利益。他们每天在做什么?他们在忙着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大笔大笔的$,坐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提供的旅游飞机周游世界!这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只要把农行的老总们维护好了,全国的农行就都会为他们卖基金、卖保险,为他们卖命!农行遍布全国的网点成就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业绩,支撑着证券保险市场的“发展”。
农行员工10年档案工资不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本来就属于员工的工资被拿出一大块美其名曰“跟单计价”,让员工去抢去争,谁权大谁钱多,谁强势谁钱多,谁会骗谁钱多,谁不要脸谁钱多,造成因利益分配反目成仇的屡屡皆是,搞得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感情再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和谐、那么温馨。
唯一受益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高管。他们的工资上市前后涨了一倍都不止,费用根本花不完(因为跟单计价的钱有一半都是费用,跟单的钱越多,费用也就越多)。他们尝到了甜头,于是便更加多分任务了,只有这样,他们费用更多,相应以费用方式出账的不用交税的额外收入就更高,还有上级行的“班子奖”、专项奖。
农行的经营目标是各项指标市场份额必须为当地第一,达不到的行长要问责。但在经营中已没了诚信,不再视顾客为上帝,而代之以唯利是图,不务正业,在产品风险提示上瞒加骗。农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了,成了一个忽悠客户和欺骗客户的场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还是银行吗?农行成了一个忽悠客户和欺骗客户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