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之家 发表于 2018-2-26 18:38:36

舌尖上的中国3:不是美食没了,是团队变了


《舌尖上的中国1》曾经有多辉煌,《舌尖上的中国3》如今就有多凄凉。对于《舌尖3》的硬伤和槽点,网上已经说的太多,感兴趣的自行搜索。对此,有人更是早就发出深情呼唤——陈晓卿,你在哪里啊在哪里~~~~~~~陈晓卿,资深吃货,央视原副处级纪录片导演,也是《舌尖》传奇的缔造者。早在2016年3月,他就向央视提交辞呈,拖延一年多,直到2017年10月,他才在朋友圈宣告从央视离职。据说,他带走了《舌尖》系列的原班人马,成立公司,新的纪录片《风味人间》也将在今年推出。面对槽点遍地的《舌尖3》,自然谁都免不了要去设想,如果陈晓卿还在,会是这个样子吗?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226/00AB24DFD6AC3EF4831A47DC7D638B17E4DBDD01_size31_w550_h347.jpeg▲因不满对中药口红等的宣传,网友恶搞宣传画陈晓卿的一位原同事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任何题材,都必须被爱它的人来体现,否则味如嚼蜡”。陈晓卿当然是爱美食的,系列一二的成功,也早就证明了他的能力。但在职业的巅峰,选择离开供职28年的强势平台,选择放弃一手打造的舌尖品牌,为什么?或许说明,《舌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美食节目,已经很难为一个“内心很向往自由又特别懒的人”所完全掌控了。所以,即便陈晓卿留下,《舌尖3》是不是一定能延续传奇,也是未定之数。其实,从纯粹的美食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3的《舌尖1》,到增添很多人情故事、豆瓣评分降至8.4的《舌尖2》,再到如今更多正能量元素、却差评如潮的《舌尖3》,有一条无可忽视而又顺理成章的逻辑——谁有影响力谁就要有觉悟,影响力越大觉悟要越高。觉悟,本来陈晓卿也有。拍完《舌尖2》他就说过:我们做的不是美食普及节目,一开始就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性格上的东西,打开美食这扇窗,让更多外国人更了解中国。所以,如果在做好美食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呈现背后的人和文化,即便会遭到一些差评,但至少不会存在不可容忍的硬伤。而《舌尖3》最致命的问题,是有文化要加,没有文化创造文化也要加。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所谓的文化压过美食,是硬伤遍地。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226/5FBD319E445BBFA1CCC8BE355E9461B194EF194B_size19_w620_h355.jpeg▲节目中被重点介绍的手工铁锅已经卖断货在《舌尖3》中,如果说锅灶多少和美食还有点关系,武术、中药口红这些,和美食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也要重点突出呢?因为都属于传统文化。当宣扬传统文化变成优先考虑的目标,美食自然主角光环不再,变成为目标服务的工具。这种局面,一个陈晓卿真的能改变吗?悬。否则,他可能不会走。面对《舌尖3》的硬伤,有业内人士微博感叹,称之前《舌尖》一二的时候,陈晓卿团队会召集一群体制内外的人为节目把关。因为看似简单的美食,其实牵扯领域众多,寻常如串串和冒菜的区别,偏门如鲈鱼的分类,没有专业人士来把关,死在哪里都无法预料。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226/2F367BCB6B0154CEECCDD3C803E21C8DE5F5D113_size38_w643_h282.jpeg▲网上流传的《舌尖》团队核心成员变化即便陈晓卿带走了原团队,工作机制总是可以学习,以央视的资源和能量,以及舌尖品牌所能创造的收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把关,理论上不难。可为什么最终还是闹了笑话?因为诉诸专业,也就意味着可能出现预想不到的冲突,也就意味着现实和预定好的主题会有矛盾,需要高超的协调技巧,哪些地方抗争,哪些地方妥协,是一门高超技术。看关于之前《舌尖》系列的花絮报道,这些抗争和妥协不少,而能玩转这一切的灵魂人物,自然非陈晓卿莫属。陈晓卿昔日在博客多次提过“体制里的隐忍”,如果他只会吃,只会拍片,《舌尖》传奇可能都无法诞生。事实上,早在2002年,陈晓卿就曾先后三次申报过《舌尖》项目,但等到真正通过立项,已经是2011年。为了这个传奇,陈晓卿隐忍十年,真正是十年磨一剑。同样是陈晓卿的央视原同事有段话,颇为耐人寻味:“无论怎样,在体制内做事情,陈晓卿始终是一个被动者……实际上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你的创作欲望能不能最终得到满足,不取决于他,不取决于他能够怎么腾挪,怎么能够把自己搞得很圆滑来做到,而关键在于领导。”那些以为《舌尖》一二的好,仅仅是因为陈晓卿纯粹的人,可能恰恰搞错了。传奇是因为陈晓卿有对美食纯粹的爱,但却又早就懂得,仅仅靠纯粹办不成事,人懂得腾挪圆滑,作品才能纯粹。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226/8955E0249C4C57E6BA05D7D8E217CE221CE7DC01_size171_w899_h1217.jpeg▲业内人士对常识错误的质疑问题只是,最善于腾挪的陈晓卿终于也走了。包括央视人在内的媒体人出逃、转型,这几年已经成为常态。有业内人士开玩笑,过去出去说“我是央视的”是一种牛逼,现在要说“我是央视出来的”才算牛逼。背后的原因复杂,有个人的职业倦怠,有商业利益的诱惑,而大环境的变化自是不容忽视。对吃非常在行,善于组织老男人饭局的陈晓卿还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好吃的永远是人。”他的意思是在哪里吃、吃什么,永远不如和谁吃重要。《舌尖》的传奇虽然值得珍视,就像一盘难以割舍的美食,可是身边的人不对,注定了没有不散的宴席。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226/A1AA3EC9E90059235017A8FA3FD3E7D15C694ACE_size75_w1080_h810.jpeg▲《舌尖1》匠心独运的宣传海报人的流失,也注定了《舌尖3》内容品质的断崖式下跌。早在陈晓卿出走的消息传出,很多人就担忧《舌尖》将成绝唱。只是另一只靴子落地的声音预料之中的响起后,人们还是会忍不住的忧伤和愤怒。只是一切早就注定。这几年,内容品质的断崖式下跌,又何止一个《舌尖》呢?原因“你懂的”。如今的悲剧只是,连一个美食节目都不能幸免。传奇的产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只能如此?只能如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上的中国3:不是美食没了,是团队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