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做大“盒马”

刘占宇| 2018-12-26 03:43 阅读 441 评论 0



■ 撰文 | 李 华

关注并置顶商业观察家报名参加第三届新零售峰会

总结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规律,一大表现就是“拆了又合,合了又拆”。由于市场变化快,要呼应市场需求,互联网公司的反应得更快。

阿里巴巴集团今天宣布,将猫超生鲜运营权从易果集团转交由盒马管理。

《商业观察家》认为,此次调整的趋势性价值可能在三个层面。

一、做大盒马。

猫超生鲜业务板块的销售体量,具体还不清楚,但一些市场人士预估认为,可能已经达到上百亿规模。

将上百亿的业务经营“交给”盒马,对于盒马而言,等于是“瞬间”再为其增加了一个现有盒马业务体量。

那么,盒马的议价权、市场影响力也将肯定不是现有的“等级”了。

背后的价值在于:盒马,乃至过去易果经营的猫超生鲜业务主要都是直营为主、面向一二线市场的"消费升级"市场。两者的融合、归一,意味着单个经营主体在一二线市场的覆盖密度、订单密度的提升,这能带来规模效应,优化成本,并提升毛利。

这可能也体现了阿里巴巴的“决心”——彻底做大盒马。让“盒马”成为生鲜,成为到家业务的新平台。

根据盒马鲜生CEO侯毅早前的公开发言,其认为零售业是一个卖东西的行业,核心能力构成有两点。第一个是流量怎么变成最大化,拥有最大的交易能力。第二个是整个货的移动效率最大化。

“所有盒马的商业目标是为了流量而来,为了销售而来,只有把流量做到最大,我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按这个逻辑走,盒马当下除了拥有门店流量、淘宝流量(淘鲜达入口),现在也拥有了天猫的流量。那么,阿里的流量盘子里,剩下的如饿了么等,未来,也可能是有盒马的重要“存在”的。

而早在2018阿里巴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就表示,快消、生鲜在未来几年中有10万亿的市场规模。“我们如果布局得当,我们应该能够去打造一个像天猫、淘宝这个量级得商业平台。”

二、专业分工。

将猫超生鲜业务运营权从易果集团“剥离”,转交由盒马管理。

等于是零售的做零售的事情、供应链做供应链的事、供应商做供应商的事情。划清了界限。

包括阿里在内,大型线上平台导入新业务,最初阶段好像都是推行赛马文化,多个团队做,包括集团部分也可能做一些外部投资。但跑着跑着,有跑出来的,就开始归口整合,所谓“拆了又合、合了又拆。”

这里面,效率可能是决策的核心,市场环境变化则可能是基础。

要实现新市场环境、发展阶段下的效率优化决策。

三、到家是未来。

说到家业务是未来,可能有点争议,也有相对更大不确定性。

有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电商领域未来很可能将不会存在隔日达的超市业务概念。而是1小时达左右的到家超市业务概念。

至少在生活节奏快的一二线市场,可能会表现得更明显。

因此,盒马“接管”猫超生鲜,有市场人士认为,线上的超市业务需求,在盒马覆盖的区域内,可能会全部归入盒马做快速送达到家服务。

“猫超生鲜大概率会和盒马一起,覆盖到家场景,覆盖不了的,则隔日达。”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