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宋鸿兵:数字货币撼动银行摇钱树,金融科技变身实业聚宝盆

尘土飞扬| 2019-4-13 00:20 阅读 1378 评论 0

引言:

新浪美股北京时间11日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周三表示,诸如数字货币之类的金融科技正在“撼动”银行体系,必须被监管以保持稳定。

拉加德在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不断变化证明,加密货币等创新产品正对老牌金融企业产生明显影响。

她表示:“我认为这种破坏者的角色,以及任何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的东西,不管你叫它加密货币、资产、货币,还是其他什么……这显然是在动摇整个系统。”

拉加德警告称,金融行业的这种变化必须伴随着监管,“我们不希望创新会动摇整个体系,而失去所需的稳定。”

宋鸿兵:数字货币撼动银行摇钱树,金融科技变身实业聚宝盆

■ 文 | 宋鸿兵

什么是金融业?形象地说,整个金融体系就是生产、批发和零售“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组织系统。中央银行就是货币原材料的唯一供应商,这种原材料叫“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得到原材料之后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标准产品,这就是“银行货币”,也叫M2;券商、保险、信托、基金、贷款公司这些金融机构主要负责批发和零售业务,通过金融市场向货币的最终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谁是货币的最终消费者呢?这就是个人、公司和政府。

所以,一个经济体可划分为两大部分,金融业提供货币服务,实体经济享受这种服务,而货币服务的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效率。

如何评价货币服务的经济效率呢?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金融体系想象为存储社会财富的大仓库,我们每一个人工作一天后,把劳动成果寄存在这个大仓库里,金融业相当于仓库管理员,它给每人发放劳动成果的“收据”,这个收据就是货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本质上就是用你手上的“收据”兑换大仓库里别人的“库存”。金融业的经济效率体现在它为社会管理财富仓库所收取的管理费率,即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说明金融业的仓库管理费收得太重,它的经济效率就越低。

从历史上看,美国从1870-1920年这50年里,工业迅猛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金融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3%,这说明金融业以极小的成本创造出极大的效益。20年代以后,美国金融业开始走向泡沫化,到1929年股票大崩溃时,金融业占GDP的比值已经翻了一倍,接近6%。大萧条时期,金融业跌到GDP的2%。在战后40年的黄金时期,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不过是3-4%。而80年代里根放松金融管制,开始金融深化之后,金融业的占比直线攀升,达到了现在9%的水平。难怪美国有学者指出,21世纪美国金融业的效率甚至赶不上1900年的老摩根时代。

从美国经济发展最好的90年黄金时期来看,金融业占GDP的3%左右对经济的贡献能达到最佳效果。从中国最近40年的数据看,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2.2%,高于GDP年均9.5%的增速,占GDP的比重从2.1%提高到8%左右。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金融体系的效率都亟待提高。

突破口在哪里?答案就是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四次冲击波

在1999年以前,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都相对封闭,进入门槛很高,外人很难打进去与它们竞争,所以各国的金融业都是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发起的第一次冲击波就是1999年PayPal的诞生。

现在大家都熟悉PayPal绑定银行卡或信用卡,以电子邮件隐藏了账户信息,从而使付款和收款变得安全便捷。但要实现这一点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美国的各大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早在70年代就建成了复杂的支付系统,大额交易的实时支付和清算用的是美联储的Fedwire,大批量、小额、非实时交易用的是ACH(自动清算中心),还有各大银行自己组织的CHIPS(银行间清算所)。另外,如果是跨国支付,还涉及到与近百个国家内部的支付系统对接。

金钱就是在这些绵密而复杂的底层支付系统中日夜流动,而银行机构牢牢地控制着这张财富流动的巨大网络。PayPal在银行看来不过是互联网上杀出来的“野蛮人”,要想进入银行业苦心经营上百年的网络绝不容易。

好在PayPal的模式并不是挑战银行业,而是帮银行搬动资金,相当于干苦力的活儿,这才挤进了支付系统的大门。但是,银行业绝没有想到,打开这个窄窄的门缝竟然意味着金融科技的新生力量会不断渗透进来,并逐渐夺走金钱流动的主导权。

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更强烈的第二波冲击发生在2009年,这就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横空出世。

现代金融体系成型于工业革命时代,“信用货币”的理念是整个金融大厦的基石,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潮涨潮落,商业银行驾驭着金钱流动的方向,其核心目的就是为大规模工业化调动全社会的经济资源,这也是20世纪全世界的主旋律。

不过在21世纪,影响经济活动的驱动力量却越来越明显来源于消费者,消费呈现出个性化、模糊化、速变化、圈子化、情感化,这些新特征势必导致“货币需要”的碎片化。大工业时代已经结束,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和货币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数字货币第一次向统治世界200多年的信用货币发起了挑战。在工业时代,经济活动的重心是生产,世界强国无一不是重化工业立国,钢铁、石油、电力、造船、铁路、汽车、飞机、化肥、农药的生产能力代表着国力,这些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工业品对最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并不太敏感,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加速资源调动和生产流通就足够了,换句话说,货币不必太聪明。

但是,面对21世纪复杂多变和个性化极强的消费者,货币有必要成为探测个体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传感器。记录每一笔交易,并及时反馈给灵活制造的工业体系。这就是更加智能的数字货币必然崛起的原因。

虽然数字货币仍然未能撼动传统货币的根基,但它掀起的是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只有未来的历史学家才能清晰地看出2009年世界新货币的潜流已经出现。

2009年另一项潜流级别的金融科技就是区块链技术,未来它将对金融体系底层的支付系统产生重大冲击。

现在的支付系统实际上是建立在70年代陈旧的逻辑架构之上,它的核心就是电报思维。 比如全世界跨境支付最重要的SWIFT系统,它的逻辑架构脱胎于70年代的电传系统,只不过将报文格式进行了标准化。它的核心功能相当于电报局,各国金融机构加入这个电报系统,相互收发转账支付的电报,但实际的支付和清算仍然必须依赖各国内部底层支付系统。换句话说,报文流动和资金流动无法同步。

当一笔钱从一个国家汇到另一个国家时,底层的报文交换和支付清算流程之复杂会吓你一大跳。首先,SWIFT系统是金字塔型架构,报文并不是点到点直接传递,而是必须经由一个树状的节点体系转发。转账指令从开户行出发,经过SWIFT的国家处理中心转往另一国家的处理中心,再转往接受行,中间还可能涉及中央银行做清算。整个报文传递需要涉及5个中间节点,每个节点都会存储报文信息,仔细评估转款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然后不断向汇出行发出状态报告,这一连串的服务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也要单独收费。如果一切正常,第二步才是真正启动支付系统。

这个支付系统也不简单,每个中间节点的银行都要收取手续费,这叫雁过拔毛,它们还想尽可能长时间地截留客户资金,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汇款常常要3-5天才能到账。跨境汇款中还涉及外汇交易,这是银行利润最高的部分,他们的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差距惊人,比外汇牌价要坑爹得多。一笔国际汇款下来,手续费+汇率损失,被剪3%的羊毛算是银行业的良心价,宰你10%让你哭都找不着庙门。

尽管SWIFT系统不断升级硬件和软件,但这不过是在陈旧的逻辑架构上打补丁罢了。它的致命缺陷有四点:

1、高度中心化的系统容易造成支付体系的脆弱性。2016年孟加拉国中央银行在美联储纽约银行账户上被盗走8100万美元的事件,就是黑客攻入了孟加拉央行的SWIFT系统,以虚假指令转走了巨额资金,即体系中一个节点被攻克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2、指令信息流、资金流、支付清算三者无法同步,造成了跨境支付耗费大量时间;

3、中间节点数量太多,导致费用高昂且不透明;

4、SWIFT的报文信息系统是个黑匣子,很难监管。

区块链技术的根本优势就是解决了SWIFT的四大问题:

1.所有跨境交易信息可以被区块链集合成超级大账本,分布在整个互联网之上,确保了账本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和可靠性;

2.信息流和资金流完全同步,支付清算由大账本自动完成,能够在几秒钟之内完成跨境支付。

3.由于排除了中间不必要的中介,而且外汇牌价全透明,所以跨境支付成本低廉;

4.区块链大账本天然具有透明性,非常有利于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

区块链如果能够取代SWIFT,乃至最终取代各国内部的支付系统,这将是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最重大的改造之一,它将极大地提高货币流动的效率,显著地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

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第三个冲击波就是人工智能。

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擅长三项工作:模式识别、分析评估和准确决策,金融科技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快速切入了传统金融体系,从内到外全面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在模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驱动的银行语音助手,即聊天机器人,突破了语音识别的关键瓶颈,能够以自然语言与客户对话,准确解答客户的疑难,还可以让客户用语音直接完成账户查询和汇款。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用户体验,并极大地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在分析评估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以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客户的各种大数据,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消费偏好、社交网络和行为方式进行精准画像,快速完成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将贷款审批流程从传统的数天或数周,缩减为几分钟,同时还能降低违约率。在保险领域,人工智能不仅使内部审核和理赔的流程高度自动化,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信息进行医疗、汽车等保险的个性化定制。

在金融决策方面,资产管理领域中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顾问,极大降低了财务顾问的费用。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在回答了机器顾问提出的一系列投资理财方面的基本问题之后,它会根据复杂的算法迅速推荐一份个性化的金融理财计划,并根据节税原则、低管理费原则等,从金融市场中成千上万的投资产品里自动组合成符合客户需求的资产配置池,这就是金融决策的自动化。

金融科技对金融体系的第四个冲击波就是数字银行。

2015年前后,欧美各国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只有手机APP,却没有实体银行大楼的纯数字银行,它们可以经营传统银行的各种业务,包括银行开户、储户存款、发放贷款、银行卡和信用卡、ATM取款、外汇交易、跨境汇账、点对点支付、个人财务管理等等。

纯数字银行集中火力猛击传统银行利润最高的领域,特别是外汇交易和跨境汇款。根据世界银行对119个国家跨境支付的调查报告显示,各国跨境支付的平均真实成本高达10%,最低的国家也有2.3%(新加坡汇款到孟加拉国),最高的竟然达到26%(德国汇款到克罗地亚)!从美国汇款到中国是10.58%。

这些费用包括汇出银行、接收银行、途径银行的手续费、SWIFT的报文转发费,特别黑暗的就是外汇交易差价。我们看到的国际外汇牌价只是大银行和跨国公司们享受的特殊牌价,而普通人汇款时的外汇买入和卖出的差价是各大银行自己设定的,这往往是跨境汇款成本高昂的主要部分。

英国一位数字银行的创始人发现自己跨国汇款的真实成本竟然高达8%时,不禁勃然大怒,发誓要用金融科技把老百姓的血汗钱从银行手里夺回来。数字银行主打的跨境支付正是几乎免费的外汇交易,国际外汇牌价是多少,汇款时的汇率牌价就是多少,而银行手续费则基本没有。

有些数字银行为客户提供多达25种货币的账户,可以汇款到130多个国家,而且都是实时到达,没有传统银行多达3-5天的滞后。客户在使用银行卡在各国消费时,也完全没有汇率差价。我们在国外刷卡消费时,往往忽视了每次刷卡背后其实都有高昂的外汇交易成本。

数字银行的吸引力可想而知,特别是当它们正式获得欧美的银行牌照之后,其发展已呈燎原之势,每天新开户的数量达到8000-10000个。正是借助了金融科技的力量,数字银行摆脱了传统银行巨大的实体门店成本和人员开支,另外,数字银行直接使用了最先进的云计算后台处理业务,而传统银行仍然背负着古老的主机系统的沉重包袱,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这也导致了传统银行不得不依赖高利润的外汇交易和跨境汇款收入来补贴重资产运营的巨大成本。

在金融科技的全方位蚕食之下,传统银行也许不会消失,但会逐渐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最终银行可能退化为像电力公司或自来水公司那样,虽然很重要,但却不受人们关注。银行仅仅提供存钱的基本服务,而驱动金钱流动的力量将逐渐转向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

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传统金融业向社会提供的是货币服务,但它们的现状呢?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21世纪的硬件技术,60年代的逻辑构架,18世纪的金融思想。这使得传统金融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效率不断下降,而占GDP的比重却在不断上升。

金融科技既是金融行业的颠覆者,也是未来的整合者,而全新的金融体系必将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文章点评
2020-07-01 16:24
银行 渤海银行将赴港上市,国内银行今年首单IPO要来了!
2020年过半,市场终于迎来今年第一只银行新股。6月30日,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 <详情>
2020-07-01 16:17
信用卡 平安银行国美联名信用卡,带你解锁热巴专享福利
近日,国美与平安银行携手推出首张以“品质生活”为主旨的联名信用卡正式发行,直击品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