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财险旧模式已死|一个时代的结束

半符音| 2019-6-27 02:00 阅读 1807 评论 0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对于保险业而言,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近两年来保险业的顶层设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监管主题悄然从“促发展”转变成了“防风险“。

还因为一代人选择在此时谢幕隐退,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人生轨迹(可参考《四大寿险公司齐换帅,2019年寿险业新起点上挑战老命题》、《记录保险大转型时代的人事飘零:2017年至今,108家险企董事长总经理更迭,涉及近200人》)。

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新常态之下,保险业正逐渐告别过去的高增长。

增速降低,原来快速发展所掩盖的一些问题竞相涌现,到了须要彻底解决的时刻,保险业一些模式和玩法被改写,商业环境和商业逻辑悄然发生变化。

老一代人告别隐退,新一代急需证明自己,老路还能不能走,新路怎么起步,保险业该往哪里去?这正是当下保险业的“行业之问”。

例如财险业,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愈发难解:

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中小险企的ROE甚至不足5%,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财险公司的股东而言,与其投资财险公司,还不如买一份银行理财产品。过低的投资回报率势必影响股东的信心。

从中小险企的生存状况来看,老三家牢牢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在保费增速逐渐放缓的大前提下,中小险企的生存空间愈发逼仄。过度集中的市场显然并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过去,财险公司实现业务突围的方式几乎都是相同的——高举高打,但新常态下,传统模式已经不再有参考价值。财险旧模式已死。

2018年中国财险公司ROE大多不足5%,甚至不如买银行理财,财险公司似乎已经失去投资价值

告别野蛮拓荒的时代,资本对于金融保险牌照的追捧也必然回归理性,过往形形色色的动机最终都将演变成为对于资本率回报的要求。因为资本天然就是逐利的。

不过如果是从资本回报率的角度来看,财险业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失望”的行业。

『慧保天下』统计了2018年86家财险公司的净资产、净利润,并基于此粗略计算了这些险企的ROE。

结果显示,2018年86家财险公司合计净资产达到5096.63亿元,但净利润只有317.196亿元,这意味着,86家财险公司2018年的平均ROE只有6.22%。

但即便平均资产回报率只有6.22%,也只有少数公司可以达成。86家公司中,只有18家超过了平均水平,占比只有20%。

将衡量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例如5%,也只有21家财险公司能够达到这一水平。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的财险公司股东而言,辛辛苦苦经营一年,所得甚至不如买银行理财产品。

与其他行业相对比,这种差距会更加明显,『慧保天下』在梳理86家寿险公司2018年的年报数据后发现,86家寿险公司盈亏相抵,合计盈利1447.06亿元,同比增长20.1%,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高达12.57%,超出财险整体水平一倍。

即便是与A股上市公司,哪怕是剔除盈利大户金融企业之后的相比,财险公司也相形见绌。根据WIND资讯统计,3602家A股上市公司2018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6万亿元,同比下降1.9%(剔除金融石化后,下降8.19%),净资产收益率9.75%(剔除金融业后,为8.26%),无论是9.75%,还是8.26%均远高于财险业的6.22%。

这意味着,就大多数的财产险公司而言,从资本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

表1 2018年财险公司ROE

“老三家”把持市场,在财险整体保费增速放缓下,意味着中小财险公司的生存空间愈发逼仄

当然,财险市场从来都是一个马太效应显著的市场,往往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尽管大多数公司面临的都是亏损或很低的资本回报率,但与此同时,仍有少数险企,依旧在这个市场上恣意驰骋,攫取着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如“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2018年的净资产回报率分别为11.61%、17.01%、9.89%,均远远超过6.22%的行业平均水平。

从净利润来看,2018年三家公司也分别高达163、132.09、35.92亿元,三者合计达到331.01亿元,而86家财险公司净利润累计也不过317.20亿元。这意味着,离开了老三家,83家财险公司将累计亏损13.81亿元。三家公司“扭转乾坤”。

而与此同时,“老三家”的市场份额依然处于上升通道。如下图所示,2011年到2016年间,由于市场快速扩容,“老三家”市场份额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从2017年开始,市场的马太效应就开始进一步显现,“老三家”市场份额不降反升。截至2018年底,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市场份额分别为:33%、21.05%、9.98%,合计64.04%,相较2017年上升0.55个百分点。

而且,近十年内,财险老三家市场份额始终都保持在了60%以上,从始至终都在扮演着财险市场的压舱石角色。

财险老三家市场份额保持稳定的同时,财险市场本身的增速却在不断放缓。如下图所示,近年来财险行业的保费增速已经大为降低,2014年还在15%以上,2014年之后,却都在10%-15%之间徘徊,其中增速最低的2016年,只有10%的同比增速。

一面是逐渐走低的保费增速,一面是“老三家”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这意味着在日渐低迷的财险行业当中,留给中小公司的空间已经愈发逼仄。随着越来越多财险公司涌入市场,他们只能在所剩不多的市场份额中努力分得一杯羹。其结果就是,财险市场格局出现僵化,“老三家”地位愈发稳固,而中小险企越来越难以实现规模的突破:

有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末,保费规模突破百亿大关的财险公司共有10家,除去老三家之后,这些险企达成百亿保费平均需要18.2年。这其中,成立在2006年之后的只有1家,即国寿财险。

保费规模突破50亿大关的财险公司有9家,平均需要13年,这其中,成立于2006年之后的,有3家。

保费规模达到30亿元的财险公司有10家,其平均成立年限为11.1年,成立于2006年之后的,有5家。

本质上是现有财险公司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增长快的公司基本都是通过高投入实现的,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往往会陷入发展瓶颈

ROE持续低迷,市场格局僵化,中小险企在规模上越来越难以实现突破,这意味着什么?或许意味着现有的财险行业发展模式已经出现严重问题,难以为继。

不妨来看一下那些在近些年成功“突围”的险企。

国寿财险,背靠中国人寿这颗参天大树,优势得天独厚,自2006年正式成立开始,便剑指国内财险第一军团之位,成立之后的发展速度,也无人能敌:成立9个月保费破亿,2010年,成立四年即破百亿,2012年破两百亿,2013年破三百亿,2014年破四百亿,2015年破五百亿,2016年保费近六百亿元……

快速成长的背后是国寿集团对于其不遗余力的支持:人力的支持,国寿财险三分之二以上省级公司主要负责人均出自同省寿险公司副总经理,集团高管在资源协调等方面给其极大成长便利,与此同时,中国人寿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客户资源也迅速为其所用,成为提升市场地位的重要武器。

资本的支持,成立之初,国寿财险注册资本金仅10亿元,之后股东对其快速增资,2008年增资30亿元,2010年增资40亿元,2014年增资70亿元,2018年增资38亿元,如今,国寿财险注册资本金已经高达188亿元。

可以看到国寿财险采用的是典型的高举高打的发展模式,背靠中国人寿,辅之以充足的人力、资本投入,实现了超常规的业务扩张,成为近年来财险市场的一匹黑马,跻身市场第四之位,成为财险第二梯队领头羊。

而这种高举高打的发展模式,几乎就是中国财险业的全部。即便是近年来看起来模式最炫酷,保费增速最快,仅5个完整经营年度即实现保费破百亿大关的众安保险,从其2018年综合成本率120.9%来看,也不难发现高增长背后高投入的痕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高投入换来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如果不能及时转型,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发展遭遇瓶颈。

例如国寿财险,早在2016年,其保费规模就已经达到597.36亿元,但接下来的2017年、2018年,其保费收入只有662.15、691.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5%、4.37%,而同期的行业增速分别为13.76%、11.52%。

其实还有很多险企可以作为例证,例如中华联合,高投入高负债的成长模式一度令其叱咤风云,但因风险管理不善在2007年出现巨亏之后,迅速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才幸免于难。

保费收入在50-150亿元之间的公司也可以证明。例如天安保险,在2014年,即成立的第20周年,方才达成百亿保费收入,再到2018年,其保费收入也不过104.49亿元,相较2017年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华安保险的情况类似,2016年首度达成百亿保费,距离其成立已经过去20年,到2018年,其保费收入也不过119.62亿元,同比增速尚不足6%。

以上是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盈利的角度切入,也会发现国内能够实现盈利的财险公司特征也非常鲜明,有专业人士将其概括为“三靠”,即靠“大”、靠“天”、靠“爹”。

所谓靠“大”,即通过做大规模摊低业务成本,这种情况下,规模要做到100亿以上才能产生承保利润。

所谓靠“天”,即盈利与否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自然环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

所谓靠“爹”,则是指很多大型国企旗下的保险公司依靠股东资源就可以获得很滋润。

以2017年累计实现盈利的几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例(如下表),无外乎都是这三种类型。

业务发展靠高举高打,盈利则靠大、靠天、靠爹,有专业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财险业其实只有一种发展模式。而如今,在新常态下,这种传统模式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中小公司,已经没有可以参考的价值。

旧模式已死,新模式当立。这或许是财险业最难熬的时光,但也是财险业破釜沉舟,打破既有模式,寻求新出路的最好时刻。

< END >

2020-07-01 16:24
银行 渤海银行将赴港上市,国内银行今年首单IPO要来了!
2020年过半,市场终于迎来今年第一只银行新股。6月30日,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 <详情>
2020-07-01 16:17
信用卡 平安银行国美联名信用卡,带你解锁热巴专享福利
近日,国美与平安银行携手推出首张以“品质生活”为主旨的联名信用卡正式发行,直击品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