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年度第一华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为何内地遭遇滑铁卢?

铁锤| 2019-7-1 21:19 阅读 573 评论 0

文 | 四一

6月24日,《我们与恶的距离》登陆腾讯平台。这部由HBO出品的剧集在台湾播出时,一分钟瞬间最高收视率达到了1.14%,大结局的两集分别创造了2.91%和3.4%的收视新高,刷新了台湾当地的收视纪录。该剧总覆盖人数超过130万人,而台湾的总人口为230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1个人看过这部剧。不仅如此,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5分,IMDb上评分高达9.3分,不管是口碑评价还是市场表现,都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年度第一华语剧。

然而,这样一部质量上乘的剧集登陆腾讯平台后,却遭遇到了市场滑铁卢。上线五天,累计播放量仅有5200万,一度让人怀疑第一华语剧的荣誉名不副实。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在大陆市场遇冷绝不是质量原因,播放量不济折射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的影视人参考和反思。

首先,在排播方式和播出时间上,《我们与恶的距离》在台湾的播出平台是公视电视台。该电视台覆盖了台湾21个市县地区,辐射全岛2300万人口,观众基数比较大。而且电视台播出带有一定的强制收看性,比起视频平台的自主选择来说,更容易吸引受众。其次,在播出时间上,《我们与恶的距离》首轮播出是在3月24日,距今已有三个月。当时该剧引起了诸多公众号、自媒体、社交平台的关注,大陆地区对此感兴趣的观众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观看过了,因此腾讯上收看该剧的受众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少。

再次,阵容方面,除了贾静雯之外大陆观众对于其他演员的熟知度几乎为零。而且贾静雯的曝光度并不突出,加上本剧是现实主义作品,题材上不占优势,观众的关注度自然有所降低。此外,腾讯对该剧的宣传力度也不大,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虽然意外但是也说得通。

不过,以上因素都是外在因素,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现实主义手法并不适合大陆主流观众的审美口味。

《我们与恶的距离》围绕一起“无差别杀人案”将凶手家人、案件被害者、执法者、新闻从业者等多个身份的人物串联在一起,用不同的角度展现价值观的碰撞,每个人都在遭受悲剧带来的重大变革。其中两个矛盾最为突出,一是凶手的家人和被害者家人之间的冲突,其次是律师、新闻从业者在情感和职业道德之间的抉择。矛盾虽然尖锐,但是本剧并没有倾向某一方的观点,也没有带入创作者的情绪。而是以尽量冷静、克制的视角,展现“每个人皆是受害者,也都是作恶者”的观念。这样的创作手法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更加真实,突出了人性的复杂,具有更强的冲击力,能够引起观众更为深刻的思考。当然,操作难度也更大。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两个突出的矛盾点,就好比是一场辩论的正反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观众无非是选择自己价值倾向的一方,并无对错也难分善恶。虽然这样的创作方式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常见,但很少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作品中。我们的观众更喜欢善恶分明、对错清晰的影视作品,这也是《我们与恶的距离》在两岸播出后,表现差距这么大的原因。

同样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年初大爆的《都挺好》是以苏明玉的视角来看待家庭关系。虽然剧中也无真正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但是每个人都做过明确的好事或者坏事,观众往往会根据他们的行为展开讨论。苏明玉与家人关系疏远,看似不孝,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感受到了家庭对苏明玉的伤害,转而站队;苏大强“放飞自我”,苏明成啃老打妹妹,苏明哲好面子只动嘴等,在观众眼中都是比较标准的“坏事”案例。

《都挺好》的结局是苏明玉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最终血浓于水的亲情击败了从小到大三十年的积怨,大团圆结束。这正是创作团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亲情大于一切。而是否在剧中站队,创作者是否表达了立场,成为《都挺好》和《我们与恶的距离》最明显的差别之一,也成为了两者不同播放效果的原因之一。

此外,和其他大陆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我们与恶的距离》选取的题材虽然具有比较高的讨论度,但是缺乏情绪共鸣。大陆地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般都是选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会有一个核心主题。比如《大江大河》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小人物的浮沉、《少年派》《小别离》聚焦于当代家庭教育展现了中产阶级焦虑、《都挺好》则让原生家庭和重男轻女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主题都是围绕社会现象展开的,距离观众比较近,观众不仅有讨论的欲望,还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比较而言,《我们与恶的距离》主题更具开放性,像是抛出来的一个辩论话题,由观众自由站队,大陆的观众显然还不适应这种创作手法。剧中台湾的司法机构、新闻机构都与大陆的体制完全不同,大陆观众也很难代入无差别杀人案件中被害者或凶手家属的情绪。难以引起大陆观众广泛的共鸣或许是播放量偏低的直接原因。

再次,《我们与恶的距离》由HBO出品,更符合美剧的气质,大陆地区的观众组成中,女性观众是网剧受众的主要群体,男性观众更偏爱美剧,因此在这一层面上,《我们与恶的距离》就丢失了大陆地区的部分受众。而且这部剧中,爱情线所占比重很低,网剧女观众对于爱情题材的需求比较明显,所以《我们与恶的距离》的题材在大陆的网剧观众中吸引力也比较弱。

的确,《我们与恶的距离》大陆地区的播放成绩令人感到惋惜,这也给影视创作人员敲响了警钟。诸如此类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目前来看并不适合中国大陆的市场,我们的观众更倾向于有明确态度的作品。不过,随着影视剧的发展,大陆观众的审美水平一定会不断提升,非黑即白的现实主义也需要进步,《我们与恶的距离》应该成为未来大陆地区影视作品的努力方向。

影投人 [公众号ID:movieeye]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