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邻家诗话》:爱上一首诗需要多久?

厘暗行| 2019-7-1 21:20 阅读 971 评论 0



作者| 爽子


自2017年开始,中国综艺市场便迎来了新气象—“文化类综艺”。文化类综艺的大量进入不仅被市场观众所认可,更被相关部门赋予了引领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的示范意义,这着实使文化类综艺节目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创作热潮。

当然,在这股热潮之下,有利也有弊。伴随着文化类节目市场的开采以及其数量的飞涨,其同质化现象也日渐显露了出来。面对愈发年轻化的观众群体,文化类综艺该如何“出圈”?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近期播出表现亮眼并引起很高的行业关注的《邻家诗话》,却似乎为这种文化综艺的“出圈”,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式。从该节目的丰富性和新颖程度来看,节目成色着实令人惊喜。




今天,我们由表及里,把这档节目掰开揉碎,从本质见风味,以选择聊创新,来看看一档诗词节目的“高级组成方式”。


风味:爱上一首诗需要多久?

《邻家诗话》的每期节目,都能够使观众听着故事,激发情感共鸣,看着表演,从而爱上一首诗。以第一集《秦风·蒹葭》来说,就足见其“四层创新风味”。




第一层,清新的口感

在40分钟左右的节目时长中, 一开场的,不是任何明星或者片头特效,而是身着中国服饰的孩子们就那样随意的画着水草的样子,茶席主人王劲松踱步而来询问小女孩们,并引出主题《蒹葭》,伴随着缓缓音乐,开启节目的方式相当巧妙。借这些这些孩子之口很轻易地将《蒹葭》所讲述的是水边的长草,这个概念传递了出来。

第二层,视听的冲击

正片开始, 一方茶席,四位座上宾,“东叔”王劲松化身茶席主人,与演员张晞临合诵了一段双人朗诵,时机把握的正好。马局和东叔的故事,一路延展到庭院里,戏里戏外的拥抱,低沉的嗓音,让人家在文学、影视中难以取舍,两位魅力戏骨念诗演戏两不误,短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声音和剧情的双重代入感。同时,夏茜姑娘的画作,乐师方颂评的歌,白露娜的法文版《蒹葭》也纷纷登场,实现了高潮迭起冲击力。

第三层,丰富的组合

随着文学导视蔡丹君、法国友人白露娜、邻家乐师方颂评的加入,聊天模式也随之开启。大家从“秦风”聊到了 “蒹葭” ,从“白露”说到“伊人”,从“赋比兴”延伸到“香草美人以媲君子”,嘉宾们各展所长,除了知识,节目中流淌的更有很多朋友之间,亲友之间才会出现的调侃,“比心”、“我照着你”、“干烧伊面”等,不仅冲淡了知识的生涩,还带来了一种贴近生活的表现力,宛若一首动态的诗歌,突破着屏幕的束缚,缓缓钻进观众的耳朵。

第四层,惊喜的余味

节目30分钟之后依然有着很强的用户粘性,甚至于在大家以为今天的聊天就此结束,演职员表时段前后,还出现隐藏了两个巨大的彩蛋,无论是好妹妹的《在水一方》,还是正片中惊鸿一瞥的金玉的舞蹈,都让人欲罢不能。




相比于诸多曲高和寡的文化类综艺带给观众“直给式”的被动观感,《邻家夜话》无疑从内容选取到内容表现更加多元化,易于接受和理解。不止有硬核知识干货,“诗歌乐舞”、“嬉笑怒骂”更有利于叩开了观众们的心。


本质:最不像文化综艺的文化综艺?


一档节目所有的表现形式最终都服务于节目的初衷。

从节目的创作立意和初衷来看,千百年来,诗词始终是中国人的心灵独白,在这种文化积淀下,诗词不应该只是考试的题目或绚烂的舞台表演,诗词应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载体。而只有将低频的文学形式,辅之以高频的情感故事,并且回归到生活之中,才能够形成诗词文化的活力之源。




作为国内首档“诗歌庭院雅集”综艺,《邻家诗话》区别于传统文化类节目现代化的舞台设置,首次把舞台设置在了邻家庭院中,将读诗与聊天、歌舞、国漫等不同年龄层观众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了起来,打造出了一种“让诗词文化更有趣更贴近当下生活”的节目气质。

看得出来,为了实现让文化简单有趣的目的,在节目内容上,《邻家诗话》也是下了功夫的,每期节目只选一首诗词,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文学、表演、朗诵、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嘉宾共同围绕诗词畅聊其背后的人文背景,可以想见,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现场调度,这已经不是谈话、比赛甚至不是文化节目的传统玩法了。




因此,《邻家诗话》把诗词与观众自身的情绪相结合,在跨越时空的契合之下,带领观众一同品味真实的情感,感受一段“立体”的历史便是出于对文化类综艺的全新创作解读。可以说节目是一档文化综艺,但是很显然,它区别以往,并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文化综艺。

能做到如此,《邻家诗话》作对了一道选择题,也完成了一道创新题。


选择:《邻家诗话》是如何权衡普世与高雅?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开始从小众舞台崛起,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综艺新蓝海。然而,作为文化类综艺来说,对于观众而言“门槛高”的文化类综艺创作桎梏却始终没有改变。

以“诗词”为主题的文化类综艺很明显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作为敲门砖,但立足面对全体受众的综艺节目性质,文化类综艺显然也更需要“文化的普世化解读”。而这种“普世化”除了能够加深观众对诗词的理解之外,也能够对现实生活起到指导意义。




比如豆瓣网友残笛浸晚溪就曾评论《邻家诗话》称:“作为读者,我们能够体会他们的感动,还能因自身的独特经历生发出新的感动。诗歌,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命的情味,启发人们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而另一位网友abu也表示:“上学的时候学习诗词感觉挺枯燥的但是要是每首诗要是都这样讲的话我觉得我肯定能背会所有学过的诗词。一集节目看完感觉意犹未尽。”

可见,虽然目前《邻家诗话》仅播出了一期,但从观众们的反馈来看,这种诗词的普世化解读,已经初见“出圈”效果。

不仅提高了观众们对诗词的接受度,也使得诗词不再称为束之高阁的“艺术”,而是现代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更适合现代语境的“生活哲学”。让千年中华雅韵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奇妙的情感互通,从而以一种“静水流深”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说,《邻家诗话》既是在文化与综艺的交融中的全新尝试,也是一种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文化类综艺的正确打开方式。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又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邻家夜话》的节目主旨不正是“诗者”的体现吗?


创新:如何锻造喜闻乐见的文化综艺?


据《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了受访者的首选,而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接近六成。很明显,在发力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已逐渐成为了文化类综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命题。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档能够被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模式?




以《邻家诗话》来说,节目中“诗歌庭院雅集”的节目模式就足见新意。一来,原创性高,放之综艺市场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二来,在对诗词的解读中,将诗词回归到生活之中,专注还原诗词内容本身的语境,以不同维度的方式聚焦同一首诗词,将其中蕴含的国学涵养“掰开揉碎”,则便于拉近观众与中国诗词文化之间的距离。

当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节目中以精彩的表演形成话题增强观众节目体验感的节目设计。作为文明古国,诗词虽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横切面”,但放眼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化表现形式更助推了中国文化独特性的形成。在《邻家诗话》中,特别为每首诗歌创作专属歌曲与舞蹈,就旨在让观众能够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之中,更加全面地体悟中华诗歌雅韵,共同感受诗词中所独有的中国情感,“借力打力”间扛起了助推诗词文化振兴的大旗。




众所周知,文化类综艺最忌“自说自话”和“片面说教”,尤其是在当下观众群体愈发年轻化的趋势之下,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讲述诗词显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尝试。区别于其他文化类综艺以真人秀、舞台秀等形式的表达,在《邻家诗话》这场茶席对谈中,更像是平常人的生活之中的“话家常”,形式的灵活多变,极大增强了内容的粘性。

闲谈之间就将几百年、几千年流传下的诗歌情感,与现代生活的场景互联,从而令人产生深深的情感共鸣。有诗,有歌,有故事,知识的严谨和生动活泼各得其所,每个人都能从节目中自己喜好的一种方式上寻觅到自己的一份收获。足见,《邻家诗话》对文化综艺的创新思考。


结 语


从早期的以文字、成语为主角,到聚焦书信、非遗,再到与音乐、舞台剧等元素结合,近年来,文化类综艺正在不同程度地被开采和挖掘着。且伴随着其中一些制作上乘、内容舒适的别出心裁之作,文化类综艺更大有“出圈”的架势,《邻家诗话》的出现无疑为综艺市场提供了一种文化类综艺的创作范本,至于后续的节目成色如何,有的期待了。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