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就给他看看这部纪录片

孤岛| 2019-7-14 19:56 阅读 1262 评论 0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去年夏天,我们和板牙科考营的朋友一起去肯尼亚“避暑”,也完成了我和川爸计划N年的“非洲之旅”。

在我眼中,肯尼亚真的是一个神奇国度。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非洲象,焦躁的雄狮,饕餮的花豹;

还看到了闲庭信步群的斑马、美丽的瞪羚和数以万计的角马……

除了动物,我对肯尼亚最深的印象是那里的孩子。

我们在内罗毕参加国家博物馆时,正好遇到一批批的学生。他们统一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

当时觉得,肯尼亚挺重视教育的,孩子的学习条件还不错。

后来和当地人聊天才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甚至吃不上饭。

从马赛马拉返回内罗毕的路上,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个小男孩。

看上去只有7、8岁的样子,身上的衣服又旧又破。相遇时,川爸正在买烤玉米,而他也试图用手里类似硬币的东西,换一个玉米吃。

但,还没等他战战兢兢的手伸出来,就已经被老板给轰走了。

川爸看了很心疼,帮男孩买了一根玉米。回来跟我说,下次不管谁来,一定记得多带点纸笔、衣服,送给那里的孩子。

后来看了《翻山涉水上学路——肯尼亚》这部纪录片,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在肯尼亚这个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小男孩不是个例。

但有很多孩子即使吃不饱穿不暖,依然冒着“以命相抵”的风险坚持要去上学。

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肯尼亚》,讲述的就是在肯尼亚的一群孩子,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野兽出没的大草原,只为能够去上学,过上更好的生活。


茫茫草原,最危险的上学路

我们都曾走在上学的路上,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甚至坐汽车,也许有些辛苦,但绝对与“危险”无关。

但对于肯尼亚的马赛族孩子们来说,上学的路却异常漫长、艰险。

马赛族生活在肯尼亚的西南部,这里没有城市,没有交通工具,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

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马赛族人已经生活了上百年。

作为游牧民族,马赛人最宝贝的就是家里的牛和羊。一旦周围没有了可供牲畜食用的粮草,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迁徙到下一个地方去。

所以,即便同为马赛人,村落与村落之间也相隔得非常远。

房子很简陋,还要经常到处漂泊,但马赛族的孩子们,从未放弃过要读书的念头。

4岁的莱里昂卡、8岁的莫斯卡和12岁的科坦卡,都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

这所学校是方圆50公里内,唯一一个孩子们可以读书的地方。



三个孩子中,科坦卡是唯一的寄宿生,因为,她的家是离学校最远的,有20公里。

平日里吃住都在学校,但每个月为了取寄宿费,她还是要回家一趟。

这一天,又赶上了她返校的日子。为了不迟到,科坦卡早早起床洗漱后,就踏上了她的上学路。

因为村子周围有一片野兽经常出没的灌木丛,所以,每一次科坦卡的妈妈都要陪着她,一起走这段路。

有了妈妈的陪伴,科坦卡很快就穿过了这段危险重重的灌木丛。但,接下来,就是了母女俩分别的时刻。

妈妈当然很想就这样一路护着女儿。只是为了生计,为了供女儿读书,她必须留在家里照顾牛羊、做农活。

虽然不能陪女儿走完余下的路,但妈妈还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多守护女儿一段时间。

她会目送着科坦卡小小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草原的尽头。

科坦卡的妈妈说:

这一路上会有狮子和大象,还有对孩子心怀不轨的人,这些都可能是孩子上学路上的危险。

因为经济条件有限,科坦卡家里没有电话。为了知道女儿有没有安全到达学校,接下来的几天,科坦卡的妈妈会四处打听女儿的下落。

直到有人告诉她“在学校看到了科坦卡”,妈妈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地。

和妈妈分别后,接下来,12岁的科坦卡就要独自一人一路向南,穿越无际的大草原。

为了尽快到达学校,科坦卡选择了一条近路。

干涸的河道上,坑坑洼洼、遍布石子的路况,稍不注意就会摔倒。


就这样,科坦卡小心翼翼地走了一个半小时,需要休息一下了。

但,因为这片土地的含盐量极高,所以,即便是休息,科坦卡也很难找到可以喝的水。

她只能选择洗把脸来提提神儿,然后,接着继续走。

学校马上就要上课了,但科坦卡连一半的路程还没走完。

此时的她,滴水未喝、粒米未进,早已疲惫不堪,但是,不能长时间休息,只能继续前进。

因为只有赶在中午前到达学校,她才能吃上午饭。不然,一天都只能饿肚子……

所以,眼下科坦卡能做的就只有低头赶路。

旱季即将结束,除了野兽,另一个危险也在悄然逼近,那就是草原上说变就变的鬼天气。

长时间的干旱后,一场大雨倾盆而至。

下雨对动物、植物都有好处,也可以为马赛人提供饮用水。但是,对孩子们却异常危险,因为他们可能会被大雨冲走。

此时,科坦卡的母亲因此担心着女儿,但,在家的她完全无能为力,只能选择做农活来分散注意力。

科坦卡是幸运的。此时上学的路上,天气还算不错。

不过,很快她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距离学校7公里的地方,是一片树丛,树上常常躲藏着猴子,地上则常常有蛇出没,危险无处不在。


但这是她上学的“必经之路”,科坦卡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

不一会儿,科坦卡就发现了危险的“蛛丝马迹”——几坨大象的粪便。

她轻轻地俯下身子,仔细地看了又看。在众多粪便中,有一坨是新鲜的。这意味着,大象很可能就在附近。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大象是一种很呆萌的动物。那真的是被它的外表迷惑了。

要知道,大象是草原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它和花豹、狮子、犀牛、非洲水牛并称为非洲五霸。

在过去的日子里,马赛族人曾被大象多次攻击,甚至连科坦卡的邻居也曾受过重伤。

所以,对于现在的科坦卡来说,她只能一边赶路,一边祈求自己不要和大象“狭路相逢”。

但,好运好像忽然溜走了一样。就在科坦卡刚刚穿过树丛的时候,大象出现了!

看到大象的那一刻,科坦卡有些惊慌,但因为深知它们的危险,所以她很快想到了妈妈的话,逆风而行。

只有逆风而行,大象才不会嗅到科坦卡的气味,这也是她自保的唯一方法。


就在这时,科坦卡又发现了另一个危险,非洲水牛。

这让她更加谨慎,她对自己说:我必须全神贯注,观察树丛里的动静和风向。


这个方法似乎奏效了,科坦卡顺利地躲开了大象的视线。

将象群甩在身后的科坦卡,大步流星地走向校门,此时的她,才算真正安全了。

走进教室,见到校长,科坦卡听到的第一句话不是“你迟到了”,而是“路上安全吗?”

因为,校长和老师们都知道,对于来这里上课的孩子,能安全到达,就是最大的幸运。

从早上天刚亮,到中午12点,科坦卡整整走了一上午的路。

这一路,很累很饿很疲惫,也十分危险;

这一路,遇到了大象、遇到了非洲水牛,更遇到了最勇敢的自己!

不过,对于科坦卡来说,她可能还来不及想这些,因为眼下她最幸福的事儿,就是终于赶上吃午饭了。


饥肠辘辘,最难熬的一道坎儿

可能大家想象不到,科坦卡一路想、一路盼的午饭,就是一盘玉米和豆子。

这个在我们看来毫无食欲、也谈不上太多营养的午饭,却是很多孩子梦寐以求的食物。其中,就包括了8岁的莫斯卡。

因为,作为走读生的他,是不能像寄宿生一样,领到午饭的。

毕竟,学校也要运营,莫斯卡每个月交到学校的费用只有1美元,而寄宿生是7.35美元。

为了缓解饥饿,莫斯卡只能选择和同是走读生的同学们,在一边玩耍。

莫斯卡饿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从早晨开始,几乎什么都没吃。

凌晨4点钟,莫斯卡没有躺在自己的床上,而是坐在一堆篝火旁。

村子附近一直有狮子和鬣狗出没,所以,每天上学前,莫斯卡必须完成一项任务——守护家里仅有的牛羊。

早晨6点,破晓时分,莫斯卡完成了守夜的任务,开始为上学做准备。

简单洗漱后,莫斯卡就要吃早餐了。

但让人很惊讶的是,在莫斯卡结束守夜,辛苦了12小时后,他的早餐却只有一点生牛奶。


虽然,和大多数马赛人一样,他的日常饮食,以茶和牛奶为主,很少吃肉。但,今天的莫斯卡吃的实在太少了,很难支持他走10公里的山路去上学。

所以,在莫斯卡出发后,他的哥哥嘱咐他,可以去屠宰场喝血、吃肉,补充些能量。



但,对于莫斯卡来说,想要到达屠宰场绝非易事,因为走得越远,他就会越饿。

为了补充能量,莫斯卡还是选择了绕道去屠宰场。


上午9点,他终于到达了屠宰场。

但是,今天的莫斯卡运气不佳,宰杀牛羊的活动还没开始。为了不耽误上学,莫斯卡只能放弃等待。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想要吃到肉、喝到血,莫斯卡可以下午放学后再来,大家会留给他一份儿。

没有吃到肉的莫斯卡,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坚持着继续赶路了。

快到学校的时候,莫斯卡已经饥饿难忍,所以他打算和小伙伴在路边找些食物。

可能是从小习惯了饥饿,莫斯卡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寻找食物的技巧。

他会先观察附近蚂蚁的动向,因为一般蚂蚁出没的地方,果子都是可以食用的。

但路边的野果,真的不算好吃。不过,对于小小的莫斯卡来说,可以充饥,总比饿着肚子要强百倍。

也许今天的野果不那么苦,莫斯卡甚至跟小伙伴说,他有点喜欢野果了。

因为它很容易被找到,而肉和血极少能吃到。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感伤。对于非洲草原上的孩子来说,一个干瘪又略带苦涩的野果,居然也成了别无选择的“心头好”。

好在,放学后的莫斯卡赶到屠宰场,顺利喝到了羊血,吃到了羊肉。


这,也算是他今天的小确幸吧。还有很多孩子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


排除万难来上学,只为过上更好的生活

肯尼亚有4000多万人,马赛族人口只有30万。

虽然马赛人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语言,但因为人口少,又是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课本上,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内容。

这意味着,想要走出去,想要被草原外面的世界接受、认可,马赛族的孩子必须要上学。

他们需要学习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斯瓦西里语和英语。

除此之外,为了不当一辈子牧民,为了找到其他的工作,孩子们还要学习算术和其他知识。

对于4岁的莱里昂卡来说,算术是他最喜欢的学科。

老师教的每一个知识点,出的每一个计算题,小莱里昂卡都从不怠慢。

莱里昂卡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现在的家,完全是靠着妈妈一个人在支撑。

繁重的农活加上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莱里昂卡的妈妈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她还是坚持让大儿子莱里昂卡去读书,因为,她知道孩子的心底装着一个美丽的梦。

别看莱里昂卡只有4岁,但他的梦想却非常远大。

他说,他想成为一名老师,想去别的国家旅行。然后,再回到这个地方,看望他的妈妈。

其实,不只是4岁的莱里昂卡,8岁的莫斯卡和12岁的科坦卡也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莫斯卡说,虽然这里的生活很苦,但是等他完成学业后,他还是会留在这里,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在一起。

当然,他还要养他的牛和羊,成为拥有牛羊最多的那个人。


跟莱里昂卡和莫斯卡相比,12岁的科坦卡显得更为成熟。

当她谈到为什么上学时,她说:

在我们的村子,如果我一直待在家里,再过两年就要嫁人了。但是我不想这样。我想上学,接受更多的教育。成为一名医生,帮父母盖一栋房子,拥有一辆汽车。






科坦卡的话,说出了很多马赛族孩子的心声,学习是一种快乐。

因为,对他们来说,上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所以,即便每天饥肠辘辘,危险密布,孩子们也绝不会停下上学的脚步。

其实,这个世界上危险的上学路,又何止肯尼亚这一条?!

在尼泊尔、在秘鲁、在西伯利亚,甚至在国内,一样有很多孩子,每天都走在最危险的上学路上。

他们可能要临铁索断裂,掉入河水的危险;



他们可能面临低温严寒的考验、撑船数小时的艰辛;



但,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艰险,这些孩子从未放弃过上学,从未放弃过读书。这一切都只因为,他们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当孩子不想上学的时候,就给他看看这部纪录片!

参考资料:《翻山涉水上学路——肯尼亚》

川妈说说

大多数时候,我不喜欢用“悲惨”来教育孩子。不喜欢在他面前,不听唠叨“爸爸妈妈有多辛苦,所以你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妈妈好累,所以你要怎样......”

我总觉得,也许能到达想要的效果,但孩子内心因此自责、背上负疚感,或者久而久之厌烦了,都不是我想看到的“附带结果”。

但是,让他看看世界上其他孩子的生活状态,知道自己有多幸运,拥有很多小朋友梦寐以求的资源,学会感恩和珍惜,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其中让孩子深刻理解,肯尼亚或其他地方的孩子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再想想自己上学的目标和意义(可能和他们不一样),更加重要。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