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丧文化”的背后是一群迷茫的年轻人

飞虫| 2019-8-1 11:47 阅读 792 评论 0

一张来自1993年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剧照,不知何时在网络上爆红起来。在这张剧照中,还有头发的葛优一脸生无可恋地瘫坐在沙发上。这就是风靡一时的“葛优躺”。随着“葛优躺”的爆红,丧文化也逐渐盛行起来。

一时间,各路“丧神”纷纷上线。动画《马男波杰克》里的马男频频出现在朋友圈,悲伤蛙(sad frog)占据了网友们的表情包,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的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席卷网络……

葛优躺(图源网络,侵删)

凭借着“丧文化”的盛行,年轻人们将压抑已久的负能量统统释放了出来,造成了全民皆“丧”的盛况。

或许是“鸡汤”灌得太多,年轻人们再也无法轻易被各种“鸡汤文”洗脑了,他们开始信奉各种“毒鸡汤”文案,比如“咸鱼总有翻身的一天,但翻身后还是咸鱼”、“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你努力还有什么用”……

同时,“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我好丧”、“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等充斥着颓废、绝望、悲观的词语,也成为了年轻人们的高频用词。

悲伤蛙(图源网络,侵删)

“丧文化”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那些在网络上“丧”的年轻人并不真正的丧。真正丧的人是不会参与到这场全民的狂欢中的,他们会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些嚷嚷着“丧”的年轻人,其实是一群迷茫的年轻人。这群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感情、学习、事业等等的不顺,感到迷茫、焦虑不安,遂在网络上或是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沮丧,以此来减轻自身的压力。

“丧文化”的盛行,其实就反映着“迷茫成为了年轻人的一种常态”。

“迷茫”为何会成为年轻人的常态呢?

年轻人的迷茫其实指的是生活或者工作中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的一种感觉。即他们觉得前方道路是虚无缥缈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后,会觉得高三那段时光是一段很幸福、很充实的时光。

在高三时期,虽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通向未来的方向是确定的,那就是拼命考一个好成绩。在那段时光里,其它事情统统排到了学习的后面,高三学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刷题,唯一的目标就是高考考个好成绩。那个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充实而明确的。

而上了大学之后,不确定性却突然增多了。学业的不确定性、感情的不确定性、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霎时间全涌了出来,似乎快把大学生们淹没了。这个时候他们每天闲下来就会想到各种不确定性,越想越迷茫,越迷茫越不知所措,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丧。

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也是如踏入大学的年轻人一般,在他们踏入社会时,生活的不确定性、感情的不确定性、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工作的不确定性……霎时间涌出来,把他们淹没。他们同样在不确定性的折磨下,越来越迷茫。

其实,迷茫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无论那个年龄层都会有感到迷茫的时候,只是年轻人感到迷茫的时候比较强烈和频繁罢了。

如何走出迷茫其实也很简单!迷茫无非是各种“不确定性”所致,我们要做到只是去探寻各种“不确定性”,让“不确定”变成“确定”即可。

迷茫时,切忌不要原地打转、固步自封,要行动起来,去梳理自己所得、去探寻自己所愿。

“丧文化”的热潮已经悄悄过去,但其余热并不会散去,因为迷茫仍会是年轻人的常态。年轻的人们啊!迷茫就迷茫吧!丧一丧就好了!丧完之后,赶紧行动起来吧!去探寻各种“不确定”吧!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