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银行超过10%的利率你敢存款吗?有哪些不合规和风险因素?

水啊水| 2019-8-23 12:20 阅读 56751 评论 0

最近,有朋友在某财经发现一家“某某投资”的理财平台上,一些农商行、地方性小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有一些年利率超过10%且能返现的银行存款产品。这些银行存款产品是合规的吗?合法吗?能够进去存款吗?有没有风险呢?

有没有的风险要看存款是不是合规?,有没有风险要看看这样的存款是如何达到10%以上的?

有报道说,该平台的银行存款有贵州某银行、温州某银行等城商行,年化实际利率达到11%以上,高的甚至14%以上,一般都是以7 天或者14天的通知存款名义进行的存款,如河南伊川某农村商业银行年化利率达到11.34%,7天通知存款,50万起投可多次复投;河南伊川某市村镇银行14天活期存款,年化利率达14%,500万起投;辽宁省锦州某银行7天通知存款利率更是高达14.4%,起投门槛1000万元。

一般来说,这样高的存款利率是不可想象的,曾经一些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化存款高达4%到6%的高收益对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不但对原有的金融秩序形成冲击,更重要的是严重地冲击民营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央行紧急约见进行窗口指导。而如今11%甚至14%的存款利率,不能不说是对人们想象力的冲击。不知道是贫穷限制了大众的想象力,还是我们根本难以窥视到其中的内幕和内涵。

那么,我们看看是如何达到这个利率的?

以河南伊川某农商行为例,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11.34%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50万元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1.958%, 存款利息187.75元。7天每万返18元,50万元返现900元,则7天的综合收益为1087.75元,折合成年化收益率为11.34%。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返现,那么合规性就可能存疑,而风险性就比较大了。

首先,如果银行存款利率是银行直接给予的存款利率,那么理论上是合规的、风险等同于其它存款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利率都已经放开,特别是2015年10月,央行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一个逐渐放开并适应的过程。2018年4月13日财联社报道,中国央行将放宽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导。证券时报报道称,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这标志着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彻底实行市场化,理论上任何银行只要愿意承担成本就可以自行制定存款利率,所以在民营银行推出智能化存款时,央行也只是进行了窗口指导而没有叫停,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上面案例中的存款利率如果是银行直接支付存款利息,那么起码理论上是合规的,监管部门允许不允许是另一回事。但如果像案例中通过返现的方式,那么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其次,存款返现的方式是不是合规呢?这是这个存款方式能不能存款的最大政策风险

应该说,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各银行由于资金流动性需要和存款规模的需要,也会以高息提存的方式吸收存款,或者以利率以外的方式来吸引存款,因此一直以来就是监管部门严格规范的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发布的《关于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各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将擅自提高利率或者另外付现、送物的行为都在禁止之列。

银监会也明确将擅提利率、暗记高息、有奖储蓄、赠送实物、向存款中介支付吸储费、借办信用卡、购买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业务名义向客户返现金、送礼品或购物卡、送礼或送购物卡等定性为违规揽储行为。也是严厉监管的内容。

当然,在2018年利率市场化以后,高息提存的问题似乎不存在了,但是对利息以外的支付仍然有明确的规定。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禁止返还现金、有价证券或者赠送实物吸收存款。

可见,在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放开的今天,返现、赠送实物仍然是一种银行不正当竞争的违规行为。因此,上面的作法从合规的角度看应该是不合规的。

其三,高达10%以上的存款利率到底存在什么风险呢?有没有风险呢?结论是:风险相当大,不是一般的大。

从已经报道的操作方式我们可以进行分析:

投资平台显示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用户将50万元存入自己名下的银行卡,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银转入7天通知存款。用户写下“四不”承诺书即不提前支取、不挂失、不质押、不转让。最后,用户将网银存款截图、银行卡号、手机号、身份证复印件、“四不”承诺书等发给投资平台。在平台核查后当天全部返现。

这里我们有两个疑点:

一是正常通知存款以外的返现并不是由银行支付的,而是由平台支付的,那么平台的现金从哪里来呢?银行如何通过正常的途径支付返现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

二是这种通过第三方的方式支付巨额的返现成本,银行通过什么方式转化和消化呢?这是非常大的疑问。

从上面的两大疑问来看,这样的吸存方式就不仅仅是银行难以消化高息成本的问题,而是合规性和合法性存款很大的风险的问题。

其四,作为存款人可能面临的风险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风险呢?其实有巨大的风险

从上面的操作层面和操作方式看,已经完全不能用一些小银行的流动性紧张而采取的措施或者一些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而出现的行为那么简单地解释,因为如果是流动性紧张或者提存的需要,存款利率在5-6%类似于智能存款的利率在市场已经具有强有力的冲击力,根本不需要通过第三方网站进行返现的方式进行这么高利率的提存行为。

如此高利率而且又采取返现的方式只能有三种解释:

一是银行内部人员参与的非法吸收存款的行为,可能是一些银行内部人员为了完成存款的需要或者完成规模的需要而进行的私自行为,这种行为在银行内部可能也是违规的,因此风险是非常大的。

因为这种行为吸引来的存款在银行内部的表现是正常的通知存款,而返现的支付是通过银行内部的奖励、费用甚至是支行贷款客户另外支付的,因此,不仅仅是违规而且是违法行了。

二是根本是银行以外的体外循环问题,你的存款已经被银行直接转给了资金使用人。

也就是说这个存款根本就没有进入银行的存款体系,可能在你存款以后银行就直接转给了借款人,然后由借款人偿付返现资金,如果借款人难以偿还借款,那么你的存款就难以偿还。这个问题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以至于出现很多人的银行存款忽然不见的情况,不能说与这样的行为无关。

最重要的依据是用户写下的“四不”承诺书即不提前支取、不挂失、不质押、不转让。不提前支取可以理解,毕竟银行和平台已经按照存款期限进行了返现,提前支取无疑是进一步加大了存款的成本;不转让也可以理解,因为担心转让以后出现纠纷和麻烦。但是不质押和不挂失就难以理解了,即便14%的利率,那么质押率如果在85%以下根本没有任何风险,为什么不能质押呢?不挂失就更难以说清楚,挂失以后仍然可以监管这笔资金不提前支取啊?

结论只有一个:你的存款可能不在银行的账面上,或者已经被使用了,只有到期资金使用都归还资金才能给你支取。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三是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甚至诈骗行为,这也是非常可能的一种行为

大家看看返现以后的实际收益率,就知道非法集资和社会诈骗许诺的资金收益率基本相似,也只有这种可能会许诺如此高手利率,而且提前返现,实际收益率会更高。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存款根本就没有进入银行的存款体系,而是平台或者非法集资单位以某银行的名义在吸引存款,然后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诈骗活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你的存款基本上是非常危险的。

俗话说,反常即为妖,面对如此高的高息诱惑,建议保持理性,谨慎参与最好不参与。

作者:麒鉴,资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本文作者原创,严禁抄袭

文章点评
2020-07-01 16:24
银行 渤海银行将赴港上市,国内银行今年首单IPO要来了!
2020年过半,市场终于迎来今年第一只银行新股。6月30日,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 <详情>
2020-07-01 16:17
信用卡 平安银行国美联名信用卡,带你解锁热巴专享福利
近日,国美与平安银行携手推出首张以“品质生活”为主旨的联名信用卡正式发行,直击品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