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卡人

标题: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新金融监管剑指何方 [打印本页]

作者: 细雨阳来    时间: 2018-1-18 23:14
标题: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新金融监管剑指何方

2018年的第一周,金融监管部门一口气出了4份监管文件,对委托贷款、债券业务、同业风险暴露、同业负债进行了详细监管规定。一时间,监管大棒大有风雨欲来之势,令整个金融市场骤然感到阵阵寒意,绝不亚于北方地区的大雪气候。那么,上周以来一系列金融监管文件到底剑指何方?未来金融监管还会针对哪些金融业务开展新一轮强监管,本期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将做出全面剖析。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关注上周金融监管部门一连出台的4大监管文件,洞察未来金融监管的侧重方向。

一、银行委托贷款新规封堵委托贷款业务"猫腻"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截至2017年11月末,银行各类委托贷款余额为13.9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尽管委托贷款同比增速与资金规模占比未必很高,但这里面的水很深。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多方了解到,长期以来,委托贷款业务存在不少暗箱操作模式,一是变身通道业务。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最典型的模式就是"银证合作",在这类委托贷款操作模式里,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是资金通道,借款客户和资金来源其实都是商业银行一手操办,以此绕过表内信贷限制;二是银行内部资金腾挪,一些委托贷款是不同银行分行作为委托人和受托人发放委托贷款,或者不同银行之间通过委托贷款发放资金,进而演变为规避授信集中度和资本管理的工具。三是沦为大型企业套利工具,部分大型企业容易在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再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中小企业和房地产公司,以获取利利差。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认为,银监会专门出台委托贷款新政,将产生两大影响,一是封堵银证类等通道业务。截至2017年3季度末,券商资管规模达17.4万亿,其中定向资管计划有14.7万亿,基金子公司接近8万亿。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一旦银信合作被封堵,以往通过委托、信托贷款形式投资非标资产的"银证合作"规模大幅缩减;二是通过对非标资产施压,引导资金脱虚入实,以往委托贷款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融资平台、过剩产能行业等非标领域,帮助银行实现规避政策监管、表内转表外的目的,如今这条通道已经看起来行不通。

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加大同业单一风险监管

可以说,这份文件直接的监管重点,就是同业风险。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它具体表现在同业之间的单一客户风险监管趋严。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银行对同业业务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5%,之前规定(2014年)的是50%;二是监管范围扩大,将资管业务、表外业务及同业业务都纳入监管框架之中;但监管文件设立了3年过渡期,令同业监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有所减少。

可以预见的是,这将对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过去4年,以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推动,以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非银委外的同业链条创新,带动中小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快速扩张。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未来不少同业业务激进的中小银行将面临较大业务调整整改压力,某种程度而言,股份制银行与大银行受冲击较小,截至2017年9月末,五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一级净资本指标的范围在70%-520%之间,考虑大型银行的同业交易对手较多,业务调整压力并不大。

三、债券302号文--限制债券投资杠杆


某种意义而言,302号文是金融稳定委员会诞生后,正式发布的第一份由一行三会统一监管的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一、新增对金融机构自营回购业务限定杠杆率约束,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债券正回购资金余额或逆回购资金余额与某一时点净资产或总资产的比重上;二、对债券代持业务加强监管:从"主观目的性"、"业务合同"、多方面进行监管。三、对具体业务细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设置过渡期1年,但是不合规业务过渡期内正常结束后不得续作。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走访多位金融业内人士了解其具体影响,初步得到的反馈是上市银行与大中型银行负债端(正回购)基本达标;资产端(逆回购)基本无压力;上市券商正回购占比净资产超标比例2.9%,逆回购基本无压力;上市保险正逆回购分别平均占比3.9%、0.3%,远低于20%标准。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中小银行可能会遇到不小压力,尤其是不少农商行负债端不达标,不少中小城商行在资产负债端占比也超标,面临业务整改。


四、央行或重设同业存单额度--迫使中小银行压缩同业负债主动加杠杆
事实上,这对中小银行业务开展同样造成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同业存单成为中小银行加杠杆的"利器",容易引发业务风险;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利用政府信用的隐形担保持续加杠杆,最终导致地方政府买单压力骤增。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央行出手加大压缩同业负债主动加杠杆,对中小银行业务规模盲目扩张的警告意味相当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政策对中小银行券商等持牌金融机构业务加杠杆与合规操作的影响非常大,似乎今年以来监管大棒首先挥向了中小金融机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与此说针对中小持牌金融机构,不如说是这些机构往日利用这种业务创新"加杠杆",正好撞上了持续去杠杆的金融监管侧重点。那么,在四大监管稳健出台后,未来金融监管部门还将针对哪些业务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

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认为,八大方面将是未来金融监管持续推进的监管对象。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它们分别是公司治理不健全、违反宏观调控政策、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展业、个别风险案件与道德操作风险、行业廉洁风险。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这也符合 2017年以来金融监管的趋势,其中包括针对银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空前,全行业虚增"泡沫"持续挤出,加大穿透式监管深入,倒逼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将加速"回表",驱动资产质量更透明真实,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等。

在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揭示当前金融监管的紧迫性与严峻性。2017年银监会大力开展"三三四十"系列治理行动以来,金融业务问题不断突出。相关数据显示,"三违反"专项治理中,各级监管机构共检查发现问题11534个,涉及金额4.15万亿元;"三套利"专项治理中,发现问题4060个,涉及金额3.78万亿元;"四不当"专项治理中,发现各类问题1.28万个,涉及业务金额6.16万亿元;"十乱象"治理中,发现问题3.13万个(次),涉及金额3.56万亿元。

此外,重点业务合规问题尤其明显。信贷业务涉及问题金额6401亿元。主要表现为"三查"不尽责,信贷资金被套取或挪用,违规提供房地产类融资,借道违规提供政府债务融资等;票据业务涉及问题金额1.98万亿元。主要表现为违规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进行监管套利等。同业业务涉及问题金额7897亿元。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主要表现为同业资金投向房地产、融资平台或"两高一剩"行业等限制性领域。理财业务涉及问题金额2408亿元。主要表现为理财资金投资未比照自营贷款管理;理财资金进入限制性行业和领域;理财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超过监管规定;理财销售不规范;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等。

这都迫使金融监管部门在2018年必须大力化解影子银行风险、交叉性金融风险等问题,确保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胜利。所以,我们不该对"去杠杆放缓"抱有幻想,也不该对"金融强监管周期即将结束"抱有奢望。海银金融控股集团(海银视角)分析,事实上,2018年金融监管风暴将不亚于2017年。它会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1、对违规事件的处罚力度可能更大更强;2、落实一系列监管措施迫使以往各类资金空转、嵌套的套利模式被彻底"封堵";3、进一步施加监管压力引导资金去杠杆,要求银行业务"回表",通过偏紧的资金流动性,迫使机构主动去杠杆与自主化解金融业务风险隐患。








欢迎光临 养卡人 (http://www.yangkar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