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小时候,玩,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

你不在| 2018-12-25 08:09 阅读 1011 评论 0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时代。

我们想获得任何信息、资料、知识都可以用很便捷的方式迅速获得,而不在依赖于记忆。经常有家长问,要不要让孩子上课外班,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辞职陪读等,其实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扔掉教科书以后剩下的东西。

人工智能汹涌而来,机器越来越像人,而人越来越像机器。孩子的聪明可以被训练,智慧却不能被量化。很多父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强调回报,学这个可以考级吗?我们太关注一般的现实回报,希望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可是,技能背后的体验、感悟、知觉,才是让生命如此生动、鲜活、真实的根本所在。

一个个满分,一项项技能,一张张证书,我们要的是一个完美的机器,还是生动的灵魂?

一片抚摸过树叶、触碰过泥土、亲吻过花蕊的孩子,才懂得什么是美。

一个追逐过虫子、闻嗅过草香、倾听过鸟鸣、仰望过星空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爱。

有过真实的欢笑、哭泣、喜悦、悲伤、 恐惧,见识过大千世界的不同,触碰过世界万千可能性的孩子,才能拥有丰满、包容、独立、幸福的人生。

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成年人了,工作就是工作。对于孩子,玩就是工作。

世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真实的游乐场。就像我们小时候曾经痴迷过的角色扮演、过家家游戏一样,重点不是我们玩了什么玩具,而是我们喜欢玩。即便没有具体且丰富的玩具,鹅卵石、树叶、废纸、空瓶……也可以让孩子收获欢乐。甚至,当一切道具都没有的时候,孩子也会创造想象的朋友,或者把父母当作他们的玩具。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是干瘪的、一成不变的、焦虑的、枯燥的,对于孩子来说只要睁开眼睛,一切都是好玩的。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地让孩子通过技能的驯化成为成年人,而是让孩子更好地去玩,更真实地拥抱这个对他而言充满乐趣的世界。

自然界的万千不同,可以让孩子学会接纳与包容;

生气后的游戏时光,可以让孩子学会平复情绪;

互动时的肢体接触,可以弥补孩子被拒绝的挫败感;

追打嬉戏中的运动,能够刺激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故事中的情节,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真善美;

艺术中的美好,可以打开孩子情绪的大门;

混乱中的感官体验,让孩子进入“心流”专注。

……

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找到解决办法。很多父母期盼着孩子长大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认为很多成长的话题可以在孩子到达某个年龄时顺利完结。

孩子不听话,上了幼儿园就懂规则了;

孩子乱丢东西,读了小学就应该有好的生活习惯了;

孩子不能和别人愉快相处,上了大学就会与人交往了;

孩子不能早恋,走进社会就可以与异性建立婚恋关系了;

……

长大了,真的就什么都好了吗?年龄的增长就可以换来问题的迎刃而解吗?18岁是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成年,但真的是“在17岁的最后一个夜晚安然睡着,醒来后迎接成年后的第一缕阳光……”之后,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完全独立、成熟、有担当的成年人了吗?当然不会。

孩子的成长没有坐火箭,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孩子是在每天的发育、玩耍中慢慢成长为一个成年人。而父母如何陪伴他,引导他玩耍,带领他看世界,帮助他更好得适应社会,理解自己与他人,就是刻在孩子生命树年轮里的珍贵礼物。

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过早地让孩子通过技能的驯化成为成年人,而是让孩子更好地去玩,更真实地拥抱这个对他而言充满乐趣的世界。

文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