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要不要进银行?

寒鸦数点| 2018-12-22 10:58 阅读 2306 评论 0


@A:

工作履历:

2015年魔都某985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某地头蛇股份制银行,没坐过柜直接做客户经理。后通过社招进某国有大行省分行本部,现做风险管理,期间进总行风险部和金融市场部室借调过一段时间。短短3年内,对银行的基层网点、支行本部、分行本部、总行部室的工作都有所经历,对公对私理财结算资管都有所接触,对银行整体框架结构和运作模式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对于应届生或者其他想在银行发展的朋友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有资源有背景的同学请绕路,以下建议仅适用于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小白)

①一般应届生都是在柜台上起步,短则2-3月,多则遥遥无期。如果你在柜台上呆超过1年,你就要重新评估一下自己在银行的发展空间了,如果超过了两年,那么我就建议你赶紧辞职吧,除非你励志于并致力于银行第一线为人民服务。要知道,虽然每年其他岗位的竞聘,但是领导凭什么选你而不选新人呢?你柜台业务比新人熟悉,选你就等于柜台上失去了一个老员工;而新人就是一张白纸,让他干柜台也是从新开始,让他干其他岗位也是从新开始,那为啥不让他干其他岗位?在柜员岗,干的好并不代表升的快,只能代表你更适合做柜员这个岗位。

②所有的竞聘和活动都要参加,哪怕写个发言稿写征文也要上。基层银行里最忌讳就是当小透明,你行不行不是你说了算,而是大领导说的算,竞聘就是露脸,露脸就是让领导能看到你行,能让领导在碰到事情的时候想到你,领导能想得到你,就代表你的机会来了。还有,多参加竞聘没有坏处,大不了继续干原来的岗位,但是万一聘上了呢?

③能往高处走就往高处走,能去总行就不去分行,能去分行就不去支行,能去支行就不去网点。如果你觉得网点山高皇帝远,那混混日子是极好的,但是如果你不甘心一辈子蜗居在小网点慢慢熬成老油条,那就要上上心。所有银行的核心技术都在总行,最多下沉一点到分行,支行说白了就是纯一线运营和营销机构。销售赚的提成,走的是2:8定律,只有20%的客户经理能有稳定的大客户并躺着赚到大钱但是看天吃饭,其他的人不过是打下手,如果你没有把握成为那20%,就往上爬,掌握不了大客户资源至少能学到银行的业务的精髓,千万不要因为那一个月1000,2000块的提成就闭塞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要知道你如果去了总行核心部门呆个几年,跳出来的工资远远超过基层行客户经理。

④有资源有靠山一定要用。别说什么我不想靠别人只想靠自己努力,这个社会很残酷的,机会很少,晋升很少,你有资源不用那别人就会用,没有人会和你客气。

⑤不要说什么银行是去能力化的行业,我认为只有没有能力的人,没有去能力化的行业,你在银行里仍然有机会去学习去考证去研究业务,这些都是你漫长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年轻人多干一些就是多学一些,多学一些就是机会更多一些,千万不要像职场巨婴一样为了那几十块加班费才加班,我认为,有新业务或者新项目,都要主动去抢,因为这是机会而不是负担。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你在银行没有出路,也不代表你没有本事,只能说明你不适合银行这个行业。


@北区正经人

2019本科毕业生,我也来聊聊我对银行的看法,我爸在银行二十多年,现在在省分行,我也算个子弟。

考了两个银行,一个是股份行在等面试通知,一个是国有大行在等笔试通过的通知。

自己对银行有点研究,但都不深入吧。

银行,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哪些人最爱银行?

最感谢银行最爱银行的,应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银行的人,他们经历了银行最混乱的时候,也经历了银行最好的时候。怎么个混乱法呢,可能贷个款出去就是写个欠条,又或者想贷500万,找100个身份证一个人贷5万,最后有的人甚至都不在人世了,钱自然也是收不回的。没错就这么混乱,那工作人员在里面滋不滋润你自己去想。银行最好的时候是03-13年的黄金十年,有多好呢,可以看下面这段:

2003年-2007年,银行业同质化大发展时期。这期间,各家商业银行的规模和盈利均实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五大行每年的规模同比增速基本在10%-25%的区间内浮动,最低也超过7%;股份制银行的规模增速更高,绝大多数每年都超过25%,个别股份制银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40%以上;多数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也都远超规模增速,行业中几乎不存在发展掉队的银行。

2008年-2010年,银行业表内信贷“大跃进”时期。2008年4万亿刺激计划极大加速了银行的快速扩张,特别是表内贷款维持超高增速,2009年二季度曾一度达到34.4%的历史高点,2009年-2010年的短短两年,银行业新增近30万亿元贷款。

2011年-2013年:银行业表外业务“大跃进”时期。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为48.65万亿元,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36.4%。这期间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远比4万亿时期表内信贷扩张的速度要高。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2011年初的3.2万亿元,飙升至2013年末的10.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3.6%。16家上市银行的同业资产(含应收款项类投资)从2011年初的7.31万亿元增长至2013年末的13.74万亿元,增幅88.1%,年均复合增速23.4%,高于同期总资产增速9.2个百分点。

再来解读一下:

03-07年中国经济黄金十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银行业黄金十年的开始。很好理解,银行主要业务就是信贷,而各行各业有融资需求基本是找银行的,所以银行业就是中国宏观经济的投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很好理解。看看这期间各大行夸张的增速,规模同比增速基本在10%-25%的区间内浮动,也就是说保底有两位数的增长。稍微懂一点的人都知道,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基本上等于M2增速,基本上是央行印得多快银行业就增长得多快。但银行业呢,它是经营风险的,大象跑得快必然出问题,但是经济蓬勃发展,新生成不良会被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稀释掉,显得没多大问题,很好理解,分母比分子增加得快,自然会表现出整个比例再减小,显得形势一片大好。

08-10年金融危机导致整个世界经济快速衰退,国内经济增速快速回落,这时候祭出“四万亿”大招大搞基建拉动内需,我国几乎凭一己之力稳住了世界经济局面。四万亿砸下来肯定是要经过银行体系的,表内信贷也就是放贷款,而这时候经济差很多行业都不行,那什么行业行呢?你可能想到了,没错房地产行业,那还有什么可以行业风险低又能接受比较高的利息呢?地方融资平台,城投。这也符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房价高企,地方债务问题严重。这么多钱一下子放出去,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自然的新生成不良在分母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显得没啥影响。

这两个阶段快速发展,银行业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自然的盈利好效益好,钱自然多福利自然好,形势大好甚至感觉会一直好下去。

11-13年表外业务大跃进,这里就是现如今影子银行问题严重的开端。表外业务可以理解为银行自己不需要承担风险的业务,像理财就是表外业务。既然不承担风险为什么会问题严重?大家今年来看到有关银行的新闻都在提什么?保本理财和打破刚兑。理财业务银行确实不用承担风险,但是这些年银行理财一直保本的,而且客户们只知道自己买的银行理财安全不用想事,没有想过自己的收益是哪里来的。收益哪来的呢?银行保本对银行本身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我只提一下,收益并不是都是买债券货币基金里来的,其实银行借“通道”将理财资金用去放贷款了(通道有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还有用银行自有资金做的,比较复杂不详细说。银行就这样通过短期理财去做长期贷款的业务,保本是为了让大家放心买理财,银行就有足够的资金去续借这笔“贷款”业务。银行保本理财的收益率可能是4%,但是这笔“贷款”的利率可能是6%,8%甚至更多,银行给你保本给你四个点,自己收益2个点4个点不等,这可比自己放贷款那一点几的利差赚钱多了,这段时间银行就狂做这个,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你可能会问这样做不会出问题吗?当然有问题,但大家都做你不做,这个钱在那里别人去赚你不去,那你就没肉吃,你就落下了,所以各家的态度是先把钱赚了再说。

那现在呢?几乎年年双位数增长甚至20%的增长,大象跑这么快会不出问题吗?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好,形势不好了以前出的错做的不好的马上显露出来。

形势不好了,粗放的经营方式的弊端立刻显现,表现出来的是不良率的逐渐攀升。各家银行都很头大,唯独有一家还能笑嘻嘻的就是CMB招商银行,不细说。

(补充:招行1.深耕零售银行十多年,零售银行也就是做个人客户业务,特别是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这也是招商银行最强的地方,所以它的负债成本是比较低的,也就是吸收存款付出去的利息比较少,那它匹配资产,也就是放贷款的时候,不用去选择收益较高同时风险也比较高的资产。 2.正确判断了经济形势,果断降低对公业务的比重,这让招商银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受伤程度比其他银行要小。 3.风控做得优秀,拨备充足,预备过冬的储备粮很多。)

所以这几年银行都在为当时简单粗暴的经营方式擦屁股,18年大家都差不多进入了不良资产出清的阶段,资产质量在逐渐转好。但还会有双位数甚至是20%的增速吗?答案是再也不会了,我们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过渡期,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

(补充:银行在二线是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今年秋招,四大行总行管培基本以清北硕博为主,股份制总行对学历要求稍微差点。四大行省分行对于想回家的名校硕士来说,基本不会考虑,主要是水深,基本进不去,支行柜员转客户经理在四大行耗时太长,加之四大行风格偏保守,对于比较有能力的名校硕博吸引力不是很大。可能在二线城市市场不会太好?目前省会城商管培是我们的首选,北京是人大央财外经贸硕士报考为主。)

既然银行效益大不如从前,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想进银行工作呢?

我总结了一下,基本上是这几种:

1.觉得银行稳定而且体面

2.想做金融赚大钱

3.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的人,这部分人大多都是考公务员和考银行的(当然还有科班的以及立志为人民服务的,这里我把这部分撇开,这里指的是没有什么技能的)

我拿我的两份实习说说,一份实习是在股份行做个人贷款,一份是在国有大行做大堂经理,在国有大行期间有幸一日游了某个核心部门。做个人贷款和大堂经理,都让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做贷款就是给客户面签,然后做材料,差不多就是重复的做换汤不换药的习题,大堂的无趣大家都懂就是站着帮客户办基础业务,感受不到自己有什么价值,也不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技能。

再说说核心部门一日游呢,比基层岗位好多了。

我做完这两份实习就不想去银行了,以前我是想去的,也花了很多心思研究。

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然后我就不想去银行了:

如果我以后从银行出来,我能干什么?

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什么通用技能,自己只能在银行系统里呆一辈子,如果想转行肯定只能从头来过。所以我不想去银行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有大行的氛围感觉沉重死板,大堂里的人苦大仇深,股份行有一些团队的感觉,但压力奇大,也很难升迁。

你要说努力工作升职,进中后台进核心部门不就行了吗,确实这些岗位好多了。但是升迁太难了,有资源有关系在这里如鱼得水,普通人家除非幸运儿,不然的话就是熬时间熬青春。

有的幸运儿会反驳我,有的人会说我连银行的工作都嫌弃,我这是好日子过多了,不理解普通人的情况。

还有我想说说我自己考银行期间的体会,我也算个子弟,从小受银行影响对银行有了解,如今自己也有点研究,虽然不想去银行工作但是对银行还是充满敬畏。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其实对银行并不了解,怎么个不了解法呢。就是很多人根本没有银行方面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入了解过银行,只是学习了银行招聘考试上的东西。很多人对银行的认识还停留在“金融”以及“和钱打交道”上,这说明很多人进银行前没有作为银行人的觉悟,没有敬畏没有风险意识。

这也和部分银行对考生的专业没有限制有关,不过国有大行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对专业有要求偏科班。

最后我想说,好不好这都是很主观的,你觉得好他觉得不好很正常,可以进去尝试一下,不喜欢出来就是从头来过,毕竟自己体会过了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其实这是废话,但还是说一说。


@B

银行离职员工来答一发。

我一个乐观向上,身体健康的姑娘在银行呆了四年,最后离职前半年几乎崩溃,身体完全透支,最严重的是抑郁症,即使逃离银行又上岸后一年还是时不时会有点后遗症(暴食,避世),严重的时候每天回家,没有任何伤心事都能号啕大哭,一哭三四个小时。而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脆弱的人,在银行业绩突出,领导喜爱,同事关系非常良好(交到了离职后都天天联系的朋友),所以很多非银行的朋友吐槽收入低,人际关系不好我都觉得这都不是个事儿。

银行苦逼在于以下几点:

1、严苛的制度

离职后,我除了舍不得同事,对银行毫无一丝留恋,因为银行的员工对银行来说,是敌人,不是自己人。从办理业务,到开展营销,无数条条框框盯着你,一个手势不到位,一个微笑不合格,甚至一个表格没有写端正,将迎来无数的整改,批评,责罚。而且责罚的人又完全不了解实际情况,每天都在提防着什么时候从空中打下来一板子。比被人逼着不笑更痛苦的是,被人逼着笑。

2、永远完不成的业绩

这个相信很多人都会吐槽,银行的体制决定了他的业绩观就是错的,经济每年还有上行下行,但是业绩只有越来越高,而且不像过去一样单纯的存款,现在银行恨不得十项全能,基金,保险,信用卡,贵金属,对公,二维码,app…无数的指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许全力以赴可以完成两三项,再多的就完不成了,可是各个部门并不会因为你完成的表扬你,也不会综合看待,哪一个没完成,哪一个就会遭到责罚,而且指标已经常态化,月度化,甚至周化,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不是被批评的麻木,就是开始自我怀疑。

3、“坑蒙拐骗”的运营和营销

银行整体下行,利润削减,这就要求了银行开展更多的中间业务,并分配给一线员工, 那么,这些业务很多是含有风险的,一线员工不能决定自己营销什么产品,但是却背着营销的工作,比如保险,保险这个产品不假,但是让错误的人买了保险,简直是害人。案例太多不说了,运营方面,很多客户的“疑难杂症”网点是不敢做的,往往把客户推脱到别的地方,不能怪网点,因为银行内部体制,你给客户做了这个业务,付出一大堆人工成本成功了不会奖,失败了每一笔业务都要扣钱,严重的还要整改下风险,从网点到个人几千块的扣,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只有装鸵鸟。

还有收入低,加班多我就不说了,感觉这个大部分工作都可能会遇到,以上三条是银行特有的悲催。。。也不要以为高层舒服,一样焦头烂额。


@swan93

先放结论:银行已经过了躺钱时代,在慢慢转型,虽然走下坡路但是不至于没落,就是一个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的地方。

背景:北京某校硕士狗,2016年毕业后进入某国有股份制总行,管培生。

我们的培养计划是支行轮岗一年半,分行轮岗一年半,三年后才回总行定岗,轮岗期间都是总行发工资,和分支行绩效不挂钩。

轮岗了两年,银行各板块各条线的岗位接触了很多,粗浅的谈谈感受。仅针对北京地区!

一、支行层面:一线压力大,不好干。粗暴的来说,除了领导,其他岗位可以分为营销条线和会计条线(综合岗就不说了),营销条线包括公司客户经理、零售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会计条线包括柜员、会计经理等。

零售客户经理

(1)工作内容跑渠道、和客户面谈、实地尽职调查客户情况、整理贷款资料上报分行、到分行盯卷放款。

(2)地位偏向于甲方,和客户谈判的地位较高。个人客户嘛,你爱贷不贷,银行不差你这比贷款。客户经理主要是和渠道方(比如链家等房地产中介)搞好关系,渠道就会源源不断的给银行推荐贷款客户。

(3)收入水平和门槛收入的话,一般的客户经理到手30到40w左右,有资源的人不在讨论范围。

(4)当前形势:在当前北京政策环境下,个人贷款业务比较难开展,尤其我行,可能被上头查的比较严(通过特殊贷款品种,间接融资给买房炒房客户,推高房价),今年零售贷款很惨淡,很多零售客户经理都被支行长撸去其他岗位,甚至每周还要客串几天大堂经理。

公司客户经理

(1)工作内容白天跑客户,跑分行,跑总行,各种跪着,快下班了回支行写卷(授信报告),完成各种文案工作。

(2)地位乙方甚至丙方,和大客户谈判的地位处于弱势,尤其我行钟爱于各种大国企大央企啊啊啊,中小企业可以洗洗睡了。当然,近几年为了完成有效户(一年里,在我行账上每日平均能有XX万的钱)指标,大家勉强和中小企业玩玩。

以给客户融资(报授信)为例:

为了留住客户的钱,而给客户钱,授信品种多样,流动资产贷款、房地产开发贷、开保函、发债、开票据、经营性物业贷等等。

报授信的过程是痛苦的,报了不一定批下来,或者一开始就知道批不下来,但是作为乙方,你只能报上去。

跪客户:和客户谈合作意向,谈授信品种,谈价格(利率),收集材料,写报告,终于完成了厚厚的授信报告。

跪分行/总行:好的,写完的卷扔给分行主线部门(公司部、同业部、投行部等)签意见,然后给授信审批部,让信审们审核报告,写批复,下补调,上会,顺利的话客户要提款,那就到了信贷管理部进行放款了!

注意,放款又需要你准备另一沓材料。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分行层面的N个经办人员,每一个你都需要去跪着催他赶紧审你的卷,别卡你的卷。如果客户强势,价格报的太低,或者融资金额太大等等,都需要报到总行,重复分行的过程,各种跪,客户经理非常酸爽。

(3)压力和收入水平和门槛压力很大,尤其没有资源的人干对公客户经理真的很难……收入的话,一般的客户经理到手30到40w左右,优秀一点的能到50w+,特别有资源的人不在讨论范围。

门槛:这个岗位算是支行很好的岗位,从业务学习到为人处世到抗压,对人的锻炼是全方位的,目前都得硕士毕业,北京人更有优势。

(4)当前形势:一句话,高压政策下今年房地产企业不好融资,所以,银行也不好做= =但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政策鼓励行业的客户(比如互联网独角兽客户)

理财经理

(1)工作内容:忽悠老大爷,忽悠老阿姨,卖理财卖保险卖基金卖黄金

(2)地位:偏向于乙方,挺累的,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很多客户就是你跟他bb的口干舌燥,最后他啥都不买,哎。而且理财经理出于考核压力和人的趋利本性,给客户推荐的产品往往不是最适合客户的产品,或者不是理财经理本人觉得最好的产品。当然,理财的话以往银行都是刚性兑付没有风险,问题不大。资管新规下来后,以后银行慢慢的会退出保本产品,主打净值产品,不承诺受益,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之本。

(3)收入水平能说会道,客户缘好的理财经理,卖保险的提成是非常可观的,甚至超过客户经理。

(4)当前形势总体来说,现在投资渠道丰富,银行理财对客户吸引力较低,没有四五年前的好做,而且业绩非常依赖支行的地理位置(周围小区集中度,客户群层次)柜员一个十分枯燥的岗位,一坐坐一天,周末还要值班。现在年轻人都熬不住,研究生在柜台里熬2年如果没办法转岗,很多人就辞职走了,不过一般研究生都能转岗的。我之前轮岗的支行今年来了个清华的硕士坐柜= =不知道多久能转岗。压力的话算中间吧,上班时间需要应付客户负面情绪(有的人不讲理),下班后基本不需要操心工作。收入的话,新人到手15W左右, 三年左右的老人20w出头,应该不会到30。

二、总分行层面岗位:

总分行层面,所有部门大致可以分为5大条线。

1.公司条线(公司部、房地产金融部、战略客户部、投行部、机构客户部等)

2.金融市场条线(金融市场部(分行可能没有这个部门)、同业部、国际业务部、托管部)3.零售条线(零售银行部、私人银行部等)

4.风险条线(授信审批、风险部、合规部等)

5.运营条线(财务会计部、法律部、运营管理部等等)

岗位大致可以分为前中后台:

前台:类似支行客户经理,需要跑客户(比如战略客户部的人,或者公司部做供应链金融的人)

中台:协助支行同事开展业务,审查业务。我个人觉得产品经理也算中台,比如国际业务部对于贸易融资、开证开保函等都设了很多岗位专人负责,支行和客户谈这些产品的时候分行的产品经理也会参与。

后台:维持银行运营的,给业务部门提供支撑的,比如财务、会计、运管授权、法律保全、党政工作等等。

分行层面,工作职责更加细分,不像支行客户经理一个人干着很多种活儿。分行很多同事的职责就像是流水线工人(当然,合规风险意识非常重要,不是无脑瞎干),只负责一个很窄的业务,进行审批或者给支行下发指标,跟进支行完成情况,写文向领导汇报工作等等。 拿我目前所在的公司部负债处来讲,一个处七八个人的样子,有的人负责核心存款的审批(普通存款、通知存款等),有的人负责公司账户上门开户的审批,有的人负责理财/结构性存款的审批,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支行上报的各种审批单整理后找领导签字,跟进支行客户大额款项的进出,指定考核规则督促支行完成指标,或者应付上头检查(比如今年人民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银行层面开始对证照过期的客户进行治理,就需要分行向支行下发有问题账户的名单,收集支行治理进度,无法按时治理的账户进行支付限制等,中间涉及到了各种excel处理、各种和支行接打电话、写报告向领导汇报工作、特殊大客户的账户向总行申请不限制等等繁杂的工作。)

压力:总体来说,部门的人是不需要背负考核指标的,完成常规审核工作就行,压力比支行小多了。很多岗位的人基本下班准点走,大概40%的人需要加班到七点以后甚至九点以后,银行的部门里基本不需要到十点以后。

收入:一般来说,分行拿当地支行的平均水平,总行拿全国的平均水平。so,北京分行一般高于总行收入。入行三四年的人,大概在到手35W左右,当然各部门有一定区别。总行在降薪的大环境下,比分行略低,大概25到30w左右。13年及之前入行的老人就不说了,当年的他们可没有降薪

作为我行总行校招的最后一届应届生,降的都是我这种新人的薪,哎,我工作了两年也没达到平均水平,还挣扎在温饱水平。

门槛:总行校招的话基本是硕士,博士个位数,经济管理类占比较多。前些年清北人央财外经贸,甚至牛津这种都是很多的,其他学校的占比较小。不过近两年降薪严重对清北的同学吸引力降低了很多。

整体来说,整个银行业已经过了躺钱的时代,越来越难做。一线倾向于营销,天天被指标压的喘不过气,没关系的话会做的很艰辛,有关系就比较滋润。后台部门里大部分岗位其实和金融无关,日子天天过得望不到头,也没太有技术含量,少数岗位是真的金融岗位,投行金融市场等都是香饽饽部门,很难进入。就是一个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的地方。

文章点评
2020-07-01 16:24
银行 渤海银行将赴港上市,国内银行今年首单IPO要来了!
2020年过半,市场终于迎来今年第一只银行新股。6月30日,总部位于天津市的全国性股份 <详情>
2020-07-01 16:17
信用卡 平安银行国美联名信用卡,带你解锁热巴专享福利
近日,国美与平安银行携手推出首张以“品质生活”为主旨的联名信用卡正式发行,直击品质 <详情>